1)第三十七章_权臣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逢双,无早朝,两人在红帐中辗转低语,皋兰见他双眼惺忪,怕叙着话又睡着了,别过脸来附在英奴耳畔轻声说:“该去跟太后问安了。”

  正说着,腰上一紧,皋兰浑身滑腻腻的,笑着推开他:“今上快些吧,”话未说完,外头黄裳已来传太后懿旨,请帝后过去赏菊。

  见两人起身,宫人们纷纷上前,各司其职。修好仪容,皋兰建议换了常服,笑道:“只我们母子三人,算是家宴,随意些更好。”

  英奴欣然应允,两人也不乘御撵,只信步而去。

  进了乾元殿,由黄门监引领着,穿过几道回廊,远远看见一处亭子四周已挂了鲛绡,如烟似雾的一片。两人说笑着入亭,案几上熏着香,皋兰透过鲛绡往外看去,几近透明,眼前即怒放着丛丛秋菊,隔了这层纱,自有如梦似幻的美态。

  很快,太后扶着黄裳的手缓步而来,两人忙行了礼。

  “不必拘礼,最近哀家斋戒清修,有些日子没见你二人,正赶上园子里的菊花开得好,咱们母子也好叙叙话。”太后自然知道前朝大将军加九锡一事,却闭口不提。

  黄裳扶着她坐定,开始亲自为其烹茶。三人开始不过闲话家常,太后问起皋兰河朔风土人情,皋兰一一细答,不经意间留心到太后面上竟露出那么一分熏熏然的神情。

  “建康这几年冷,想必河朔更是如此。”帐内虽暖意融融,太后还是下意识地敛了敛衣襟。

  皋兰莞尔:“是,张家口有一年八月飞雪,这在河朔也不足为奇的。春日短得很,本就来得迟,再被大风刮得七零八落,一下子就热起来了。”

  “古人说燕赵多慷慨之士,性情怕跟这气候也相关的。”太后若有所思,目之所及,看到那怒放的菊,猛然想起一件事来,遂吩咐黄裳:“我记得先帝的那几个才人里头,有一个特别喜爱菊花的?”

  黄裳立刻上前一步答话:“是穆才人,她名中便含菊字。”

  “难为她才十七岁,竟肯主动去替先帝守陵,你打发人给她拣好的送去,她若喜欢,开春就给种上几株也是行的。”太后徐徐说着,黄裳即刻笑得分外舒展:“太后真是菩萨心肠,连这都能想到,等您赏完了花,老奴就着手去办。”

  先帝陵在钟山,距宫城七十里,路途并不算近。这边太后几人回了乾元殿,黄裳便找来司宪监的人剪花,准备快马送过去。

  天冷,送得及时,还能开上几天,黄裳怀揣着手炉,看眼前有条不紊的身影不禁思量道。

  “哎,”黄裳忽起身,踱步往菊丛中走去,指着那几株开得旺盛的:“叫你看着剪两枝即可,偏就这么实心眼,剪秃了太后看什么?”小太监吓得唯唯诺诺立刻赔罪,黄裳叹口气,刚转身,就听见一阵私语:

  “横竖钟山人都没了,随便弄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