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9章 说好的电影道具呢?_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电梯很合理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炳坤院士对刘浪的重视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作为‘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的提出者,刘浪仅凭这一项成果,就足以在科学院化学部高分子材料组立足。

  到了科学院这种层面,学历什么的都是浮云了,能进去的都是国家层面上各个科研领域的尖端学者,足以影响国家某些科研领域进度的大佬级人物。

  这种时候,真正能让他们关注的,就只有那些科研价值极高的科研成果了。

  而刘浪提供的‘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毫无疑问得到了一众科学院院士们的肯定。

  光凭‘刘浪’二字,就足以让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亲自跑一趟了。

  涉及到‘重核聚变’这一项目技术,科学院的科研学者们比石磊预想的还要积极许多。

  以核物理研究组组长张炳坤为首的一行人很快准备完毕,在安全局的护送下,很快便来到了刘浪位于字节文娱大楼的工作室内。

  经过安全局的清场,相关楼层只剩下保密级别允许范围内的人员存在。

  在安全局主管石磊的介绍下,刘浪和科学院论证组互相寒暄了会。

  刘浪在这层办公楼中独占500平的超大型办公室,办公室内的墙壁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屏幕。

  而在这些显示屏上,则清晰地显示着关于《流浪地球2》电影道具:‘重核聚变行星发动机’的相关设备图纸。

  不少科学院论证组的成员都注意到了这些显示屏上的内容。

  略微查看后,便被上面各种硬核,严谨的科学参数震得面面相觑。

  “刘先生真是少年英才,我记得上次于泽华院士回来的时候,还跟我提过你。

  可惜当时我正忙着课题组内的研究,不然也跟着去看看了。”

  张炳坤的话倒也不完全是客套,当他亲眼看到刘浪时,心中也不由得为之一震。

  实在是太年轻了!

  能在科学院中工作的科研学者,有一个算一个,都能称得上普通人中万里挑一的天才。

  而能够取得院士称号的,又称得上天才中的天才。

  但即便是这样,在取得令人瞩目,足以匹配得上他们院士称号的科研成果时,很多人都已经到了中年。

  而像刘浪这样二十出头的年纪,能够做出‘碳纳米管材料工业化量产技术’这种级别的科研成果的人,在国内乃至世界科学界上,都称得上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

  “重核聚变虽然没有氘-氚聚变面临的材料问题,但想要让它进行稳定可控的聚变,对反应堆的要求要比氘-氚聚变高得多。

  比如点燃反应堆时所需要的温度问题就很棘手。

  这个你准备怎么解决呢?”

  张炳坤思考了会,选择了‘重核聚变’反应中最简单的问题来提问。

  “很简单,使用氢弹级别的核武器作为点火装置,这是最经济高效的解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