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章 后现代主义杰作_林浩的电影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场冲击感最强大的,来自于两个探员对光昊的态度。暴力与无视,逼迫和冷漠,这两个对立的核心仿佛冷热流交汇的漩涡将其中的人与事卷入,然后消失不见。

  愚昧的乡下敬茶,混日子的上司,触目惊心的死亡让有些眼高手低的苏泰允似乎都成了救世主。

  但...

  案件一起又一起发生,事情一步一步往前推。

  昏暗逼仄的烤肉店里,雪花牛肉红白相间的漂亮肌理在黑色的铁板上滋滋作响,这大概是整部影片到现在唯一丰腴的画面了。在这样的灯光下,苏探员修长的手指轻轻点了点烟头,似乎又是一个救世主的故事。

  而如果这只是部传统的探案电影,那它可能也就止步于此了。

  《钢琴家》这种在奥斯卡大有斩获的电影,能在戛纳各种被排斥,就说明大家很讨厌在电影节上看见没有创新的,甚至说传统类型片。

  什么是传统类型片?

  就是那些可以按照套路框架套上去的,然后可以一直生产的,比如说好莱坞《变形金刚》一出出好多个系列的这种。这种电影在现在还是大受欢迎,但后来证明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即将迎来覆灭。

  所以电影从连环杀人案出发,案情慢慢摸到线索,各种证据线索环环相扣,似乎终于一步一步艰难地抽丝剥茧要摸到真相的时候。大家也几乎被带着节奏,认为那个点歌的英俊男子是凶手的时候...

  终于还是和超级英雄电影里,英雄自主审判善于恶不同。探员要靠证据说话,大家等待着事情的结果,但B站有一句著名的话——进度条告诉我,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奉俊昊在影片的最后将他高超的叙述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夏日麦田的浪涌,凶案现场的惊悚,同事被截肢后沉默,再到现在观众在紧张压抑中稍稍放松后,一招又立刻急转直下,跌入绝望的身故。

  最后一个牺牲者。

  和苏探员相熟的女高中生出现了。

  选择这样一个花季少女的死亡,无疑是残酷的。

  更残酷的是以前的案情和他之间的连接或许没那么紧密,但等着苏探员一步一步和这里靠近,再罪恶一步一步走进他的身边,大雨始终冲刷不尽的鲜血终于弥漫了上来。

  那下一步呢?

  下一步会到什么程度?

  理智冷静的苏探员终于愤怒了,或者说,他一早就开始已经渐渐愤怒了,但是有什么压着的。

  但现在他已经不管不顾。

  在他的眼里那一张报告只是最后规则的限制,于是克制在规则之内的他终于打破了规则。那一刻,他就像初见的朴探员一样,暴力地殴打着他认为是犯了罪的朴兴圭。

  这时候,或许他还有所不同,因为他自诩自己是推理出来的正确的东西。

  直到他的最后一根稻草,DNA鉴定报告告诉他这一切都不成立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