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 收钱_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可真是糗了。

  ……

  日本人是世界的清洁夫,他们不仅在马六甲海峡游荡,还远渡重洋,嗅着鼻子闻着大西洋、地中海的味道,希望能够从中得到一点别人吃剩的,或者忘了吃的食物。

  这个被洛林瞅中的中岛次郎的日本人是个小商人——相对于那些大型企业,一个只有4个人的公司是可以被称为皮包公司的。但就是靠着3个雇员,中岛在整个拉丁美洲经营进出口贸易,买任何可以买到的东西,卖任何可以赚钱的商品。

  中岛的业务总是令他的客户满意,唯一可能造成不满的,大概就是利润了,中岛对利润的强烈要求甚至超过了他的鞠躬幅度,在某些时候,他甚至要求拿走60%的收入,但对于黄宣而言,他很乐于让出一部分利润,他从来都不追求暴利,虽然他的交易本身就是暴利。

  除了中岛次郎,还有两名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加入了竞购的行列,黄宣不需要去见他们,科技的发展需要高速率的商业合作,特别是当快递将一公斤鲸肉送至对方寓所的时候,双方的友好度瞬间提高。

  信用最直接的受体自然是商品质量,而来自400年前的鲸肉,在本质上就已经是优等品了。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无论是虾米还是鲨鱼,地球环境中的生物体内都出现了严重的富集现象。这种现象首先被发现于DDT——在原本的设想中,这种杀虫剂具有高效率和低使用量的特点,但在随后的十多年中,人们意外的发现,处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体内出现了过高的DDT残留。

  这种情况在海洋生物中愈发的突出,这也许是由于海洋生物的生物链更长的缘故。当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的常事发生的时候,原本留存在虾米身体内的残留物就会累积到小鱼身上,然后是大鱼身上,许多次的叠加之后,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体就会出现严重的富集现象。

  体现在鲸鱼中的则是汞富集。

  虽然其程度尚不足以造成病症——毕竟人不可能每天都食用鲸鱼,但对于商人们而言,他们更希望人们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而降低购买欲,就像他们对利润的渴望一样。此外,日本政府也对鱼类的汞含量做出了严格限制,每克不超过毫克,但就是日本市场上很多售卖中的鲸肉,其含量也往往超过正常值数倍甚至数十倍。

  故此,当中岛等人检验了送至的鲸肉样品后,他们对于这批商品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在日本,销售鲸鱼的最大难题在于配额问题,每年日本政府都会公布他们“科研”捕鲸的预计数量,而能够得到鲸鱼销售配额的企业也都是得到注册认证的。

  当在电话中,黄宣询问中岛次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回答道:“只要鲸肉没有问题就好了,政府是不会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