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五章 试炼位面(7)_时空走私从2000年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滓去掉,土里要没杂质,用手『揉』,用脚踏,总之要把里面的空气全挤出去,水分均匀,就成了,不过他们出的瓷是白瓷,不好烧。”

  黄宣“恩”了一声,看着满地的泥巴,搓着手道:“过来几个,给我把这盆子泥弄干净。”

  楚亦凝见黄宣站在炉子跟前傻愣愣的,本有些看热闹的意思,这刻却见他好像回神了一般,东指挥,西指挥的,也来了精神问道:“你还学了远古工业?”

  “瞎学的。”黄宣谎话张口就道:“那时候看见个小姑娘长的漂亮,我就跟她一起上了课,这下用上了。”

  “那小姑娘呢?”

  “人家不喜欢野兔子。”黄宣没头没脑的来了一句,突的一脚揣在下面一个搓泥的德国人身上道:“弄细点。”

  楚亦凝笑着翻译了,却不怎么反对黄宣的动作,或许在她看来,这样才对吧。

  按着赵师傅的说法,黄宣重新给转述了一遍,贝特格见他做的有模有样,才不说风凉话,细细的看了起来。

  欧洲人现在生产的软质瓷,在21世纪人看来,并非不好的瓷器,中国人是鬼使神差的一直在用硬质瓷,根本就不知道软质瓷,结果在19世纪中期,中国发明了一种软质瓷——骨质瓷,就是用牛腿骨磨碎做成的软质瓷,一时间还成了畅销的商品。与欧洲人对瓷器的态度是完全不同。

  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主要的区别还是烧制温度和原料。中国人使用的高岭土,如景德镇的,都是含铁量较多的,就是在元以前,景德镇用的瓷石含铁量也有%左右,到含铁量%到1%的高岭土出现,景德镇就彻底出名了,所谓“水土宜陶”,正可谓是得天独厚。

  这样的土质在烧制瓷器的时候,天然要求温度低,大约1000度就能烧出硬质瓷,而欧洲人同样用1000度的炉温,烧出来的却是陶器,他们甚至用1200度烧出来的也是软质瓷,不是欧洲人太笨,老天就没给他们好环境,直到最后,他们要将温度提高到1300度,并找到了现在的陶土层,才有了烧成的希望。而景德镇在元代,也就是德国人开始拼命的想自制瓷器的开始时期,也不过将炉温提高到1200度,结果用高岭土就烧出了元青花瓷,青花是高温还原焰一次煅烧的功劳。

  当年的中国人是想象不到欧洲人可怜巴巴的模样的,但如今的赵大师就明白,不停的给黄宣说:“第一要控制的就是温度,你用800度的只能叫陶瓷,温度一定要达标……”

  他絮絮叨叨的说着,黄宣听在耳里,对楚亦凝道:“你给这个叫贝特格的小声说,我教他一种提高炉温的办法。”

  楚亦凝完整的转述后道:“你想用贝特格来控制这个国王?”

  “可不是。”黄宣笑嘻嘻的道:“他绝对不会主动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