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9章 北伐之议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9章北伐之议

  且不论南汉北伐方略,暂论以南伐北为何那么难?

  核心在于南方独特且稀碎的地形,从南方大的地理单元来说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鄱阳湖与太湖平原,每个政权的诞生需要依附于这三大平原,常能以益州、荆州、扬州称之。

  然三州之中除了大的地理单元,也有各自稀碎的独立单元,如汉中盆地、南阳盆地、鄱阳湖平原。这些地理单位之间,各有山脉隔绝,如武陵山脉,大巴山脉,大别山脉等。

  如五代十国中,相较于统一的北方,而南方却是有李唐、钱吴、王闽、马楚等数个政权并立,这些与南方稀碎的地形有莫大关系。

  真正整合南方的稀碎地形,往往是一条条流经不同平原的支流,最终注入滚滚东逝水的长江。舟舸水战,决而分出胜负,进吞其余平原。

  反观北方,除了山西稀碎外,关中及西北地区具备独立的地理单元,中原地区往往是赢家通吃,常能席卷中国。

  北方广袤的平原,与南方稀碎的平原,注定了二者在资源调配上有难易之分。南方依托稀碎的地理单元作战,北方拥有广袤的平原。在军事作战中,往往比的是谁能调集更多的资源。

  透过南方的地理单元,再去分析以南伐北便能明白为什么以南伐北那么困难。

  看似以南伐北,常是某个大的南方地理单元独立北伐,与占据广袤的中原作战。即便短期能胜,拥有更多资源的北方常能反推回去,如桓温伐前秦。

  因而除非北方处于混乱之中,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一般来说南方难以进据天下。如刘裕北伐及朱元璋北伐,则是趁着北方大乱,资源难以整合之际用兵。

  了解完南北地理单元差异,再去阅读庞统的中出襄樊之策,或是诸葛亮的经略巴蜀与东出江淮战略,或许有不一样的理解。

  在霍峻眼中,二人的作战方案都是以南伐北的可行方案。不论是进攻襄樊,亦或是取寿春,都是属于撬动一点,带动一面,瓦解全线,从而进取中原的战略。

  见庞统与诸葛亮在出兵方向上有纠纷,刘备望向了霍峻,问道:“仲邈有何所思?”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襄樊地域狭窄,汉水非天堑,曹操率军南征,我军与其针锋相对,两军结营而战,此非上策。”

  “江淮广袤,淮水东流,时有上千里,舟舸穿梭江水。我军以舟舸为马,转战淮河之间,易如反掌,进则能取兖、豫,退则能守淮水,此兵家用武之地。”

  你若问霍峻哪个方案最好,唯有根据曹魏的实际布置,做出针对性的布置,或许是最优解的方案。

  今下霍峻并不看好出兵襄樊,要知道曹仁在襄樊六年,依托岘山、隆中等山势地利修筑多座要塞。

  若无天时相助,南汉将会在那上百里狭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