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0章 难以奉命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0章难以奉命

  “霍督所言收郡辟除之权,乡官由中枢委任,粲以为甚好,有摄地方之权而归属中央也之意。然汉之所以能安天下,或是之所以能兴,多有赖诸郡太守效力。”

  王粲思虑少许,说道:“故粲以为当下,宜当循序渐进,先察吏治,而后再议此事。不宜仓促废黜旧政,以伤旧人之心,及让从吏人人自危。”

  汉之所以形成独特的二元君主价值观,与汉采用的征辟制关系莫大。因政治制度,引申出士人追求,从而形成相应的社会土壤。

  郡太守犹如封君,代天子行事,具有辟除士人在任官的权利。故而大部分士人的价值目标追求,不是说要到中央出任丞相,而是‘为郡掾史,守坟墓,衣食无忧,乡里称善人。’

  当郡太守任命士人出任属官,士人在‘食君禄,忠君事’的价值观下,郡太守对士人具有知遇之恩,士人要效忠或为郡太守效力。

  在这种的政治制度下,形成独有的二元君主价值观,也是理所当然之事。如逢乱世,郡太守既能得官吏效忠,又执掌军政大权,若有反叛之心,犹如小王国,非常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故而为了强化中央集权,征辟制的废除,将郡县委任的权利移至中枢,实际上是专制政治演进的必然趋势。

  家乡人任地方官吏,可以土官称之,外任则可以流官称之。

  “十万真不成?”刘备反问道。

  “臣以为难行!”

  一旦流官化,虽能避免徇私舞弊,官吏与大族互相勾结。但地方上积时已久的难政,流官们则难以解决。且因流官非本地人,非常容易剥削地方,而不会因家乡之故,而有所顾忌。

  “臣率兵久围寿春,地势低洼,易遭水患。时贼发举国之众而南下,臣进退不得,恐伤国体。”

  刘备微微蹙眉,说道:“前年大战初平,隐户未析,山越逆服。君不思百姓之力,谓朕言有希冀破敌。今朕息民以养士,山越不时将顺,蓄积粮食,隐户析出,何以言难?”

  第一件事,在他入主荆楚时,霍峻建议迁治武汉,避免重楚轻吴,荆、扬二州失控。

  霍峻沉吟良久,说道:“魏人善步骑,寻常军士不足以用,需尽出京师禁军步骑。且再发军士五万,满十五万之数。臣方可率兵内围寿春,外阻援军。”

  刘备虽认可诸葛亮的话,放弃大规模北伐的念头。但不代表刘备不想出兵北伐,他还想听听霍峻的意见。毕竟上次东巡江淮,霍峻曾向他提出与曹魏在江淮决战的建议。

  当然趋势归趋势,其抗拒力量之大,绝非一两句言语所能搞定。

  霍峻在江淮多年,斥候对寿春城的内外早已探查的明明白白。寿春城太大了,其能容军民十余万。内有双内城,外有八公山上的山城。

  别看刘邦夺韩信兵权,但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