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4章 辅政名单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4章辅政名单

  黄鹄台所发生之事,在刘备的授意下,由马良为使,代传与诸葛亮。

  诸葛亮因整顿吏治之事,刚从荆楚归京,听闻马良代传的内容,虽有所预料,但依旧伤感而叹。

  “丞相,除以上之外,陛下以两汉宫廷之乱为鉴,制定祖训,言今日之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其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

  马良拱手说道:“且非军功不得封乡侯以上之爵,藩王不得握兵权。以上四令,铭金勒石,藏于黄鹄阁。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刘备在那日见面之后,与王粲聊了许久,最终以两汉为鉴,加上军功封爵以及藩王分封二令。

  听着刘备所制祖训,诸葛亮感慨说道:“昔中汉以王莽篡逆为鉴,光武皇帝至孝章皇帝时,约束宦官,严防外戚。然至孝和皇帝时,君上年幼,窦氏临朝,窦宪因之发迹。”

  “至此之后,宦官势大,外戚专政,更替为乱,中汉因此而衰。望我朝之后,能如陛下所制之祖训,二者不再为患。”

  诸葛亮跪在地上,伤感说道:“愿陛下安息御体,亮当效犬马之劳,以报陛下知遇之恩。”

  “当请陛下善保御体,早日康复。何言如此不幸之事?”诸葛亮说道。

  马良恭敬而拜。

  刘备望着诸葛亮,说道:“为国事计,朕欲让孔明与仲邈、翼德、伯言四人秉政。君执国政,通理国事;仲邈领大军,北伐中原;伯言出巴蜀,而佐仲邈;翼德辅孔明,以安朝野。君是为经天纬地之见,不知以为如何?””

  “请陛下细言!”

  说着,诸葛亮告诫马良,说道:“季常为侍中,今虽与亮关系莫逆,但不可因私而废公。托孤大事,非陛下叮嘱,不可向外言语,以免被歹人所知。”

  “黄鹄台之事,不知孔明是否知之?”刘备问道。

  “诺!”

  “今陛下病情日重,不知除祖训外,可有其余布置?”诸葛亮问道。

  诸葛亮坐在交椅上,说道:“禀陛下,马侍中将前后之事,皆已告诉亮。亮以为祖训四条,当安国之上诏,当可行之。”

  “善!”

  刘备为何有意徐庶出任辅政大臣,与徐庶来自颍川有莫大关系。徐庶无根基,亦无党羽,不会与诸葛亮、霍峻发生倾轧。

  汉安帝早亡,东汉则进入幼年皇帝时期,反复政变,反复夺权。外戚、宦官、士人轮番登场,后面则就进入桓、灵二帝时期。

  但让徐庶入京,为避免与诸葛亮发生争斗,刘备还是要问其意见。

  徐庶为人严谨,有时下班归府,得知有纰漏,也会深夜拜访诸葛亮,指出问题,并建议修改。甚至修改后,发现政令有问题,徐庶还会不厌其烦去见诸葛亮,再进行修改。

  刘备看向马良,吩咐说道:“季常,朕与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