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67章 利民之政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7章利民之政

  武汉,黄鹄台。

  殿内,刘备忍着身上的病痛,微闭眼睛假寐。

  经赵云允许后,司马芝趋步入殿,低声说道:“陛下,臣获得汶山郡都安县主簿,其自言有奏疏上呈陛下。”

  “汶山郡?”

  刘备微睁眼眸,疑惑问道:“朕若无记错,汶山郡在益州,远在巴蜀。今怎有县主簿至武汉?”

  司马芝犹豫几许,说道:“禀陛下,都安县主簿言其县长两三年间,渎职怠慢,不理政事,案事堆积如山,常谎报案牍。其奏疏百上,不知为何,终日不见回音,这才千里至京,持奏疏谒阙。”

  “至武汉时,因无公文被臣吏所扑。臣拷问得闻都安县主簿唐侃前后之事,特代其奉奏疏于陛下。”

  徐庶当即冷笑不已,对着杨仪骂道:“小人因公而生怨,不远数千里,从巴蜀之西陲至京师。其舍尽家财,风餐露宿,上告京师。今尚书不理其因,而因疏中怨言,欲下罪治之,岂为人臣之礼乎?”

  徐庶朝着刘备长拜,说道:“禀陛下,中汉之末,贪官污吏横行,法度不得伸,庶唯持剑以报仇。今我季汉之世,岂能与中汉相同,臣请陛下免唐侃死罪,鞭挞三十以为治罪。”

  刘备望着堂中诸卿,已是明白众人之意,无奈而笑,问道:“备字所用频繁否?”

  “诺!”

  愤怒消散的刘备,其脸色如常,问道:“不知仲邈、孔明,有何见解?”

  正儿八经所避讳的皇帝名,多是在官方层次上,如秀才改茂才,庄侯改壮侯,亦或彻侯改通侯。

  杨仪毫不退缩,直面徐庶,说道:“陛下,益州、汶山虽有过,但唐侃口出怨言,有诋毁陛下之意。且明知陛下讳名,且故多用之。今若不惩处,岂不有损陛下之威。蜀人若知陛下不惩处,必而大涨威风,而后骄纵。”

  “杨威公,还不退下!”

  诸葛亮将奏疏扔到案上,沉着声提醒道。

  “陛下欲按旧制惩唐侃,可行;然欲法而言,陛下不可因讳字而治唐侃死罪。今请陛下三思而行,不可因怒而为之。”

  刘备摊开奏疏,问道:“汶山郡守何在?可有都安县长姓名?”

  “禀陛下,两汉以来,天子之名可避,亦可不避。”

  杨仪被气得脸色涨红,说道:“君仅是江州刺史,有何官爵干扰尚书台理事。”

  徐庶出身不高,昔日自感有法难伸,方杀人报仇。后来被同伙救走,之后的他弃武从文,寄希望用法度而肃清天下贪官。

  “频繁!”

  “这~”

  刘备差点没被气到,说道:“朕患疾病,旦夕将亡。今让朕改名,岂有此理?”

  两汉避讳皇帝姓名之事,或有执行,或没规定。不管是刘弗陵改为刘弗,或是刘庄避讳庄字,都是看皇帝喜好。

  刘备捂着脑袋,躺在榻上,说不了什么大声的话。

  霍峻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