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75章 预判你的预判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75章预判你的预判

  关于南北分治的朝议,在霍峻与诸葛亮言辞辩析下,众人在表面上已无异议。

  实际上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不是刘备来自中原,从而喜欢用中原士人出任高官。而是因这些中原士人根基、家乡不在南方,故中原流亡到南方的士人,他们热衷或渴望北伐,希望建立功绩,恢复故土。

  如孙吴政权,即便君主孙权为吴郡人,他在某些关键位置上,依旧喜欢用流亡江东的淮泗人。在吴国的中后期,诸葛瑾、吕岱、步骘不论是否有能力领兵,他们都被孙权授予兵权。

  就如诸葛瑾而言,其能出任大将军,根本原因不是他的战略有多么出色,而是他在北伐态度上,比大多数的江东籍贯文武积极。

  当然并非所有江东文武对北伐持消极态度,其中不少杰出的将领在某些情形下赞同北伐,而这需要孙权去带动那些将领,与筛选有心北伐者。

  孙吴与南汉情形虽大体不同,但却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刘备北伐,除了战绩打动人外,其还通过团结、带动众人,并选出有志将校。

  但随着创始人刘备的去世,霍、葛二人因时间短,不能替代刘备的角色,其也导致了南汉朝中今下缺了主心骨,或是说缺少领导者带动他们对目标的追求。

  这种人心散漫,目标迷茫的状态,霍、葛又岂能不知。尤其是霍峻,他长期领兵作战,已是有所感觉。

  “今告知有取陇右之意,令我军不得出兵相助,岂不是掩耳盗铃,欲盖弥彰之所为?故以我观之,曹丕无意西进,意在我国。”

  “如曹丕南征,诸将先行固守,陆逊率兵马而后援之,臣观形势而后动,不宜急率大军益边,恐有空废粮辎之嫌。”

  “臣与孔明正欲着手了结此事,不料陛下聪慧已有所察。”

  当魅力值高的领导者去世,加上国内骚乱,很多人就会胡思乱想,自己吓自己,认为占据中原的曹魏很厉害。毕竟两汉时期的中原即代表正统,亦代表国力强盛。

  “文人鲜有知兵者,不知今之形势,仅晓主丧而边乱,故而多忧少谋。欲令文人心安,需以深明大义言之,而后以形势告谓之。令文吏知今之形势,而后明复汉之道,则人心大安。”

  刘禅大喜过望,说道:“当有劳二父操笔,以息众人之杂念。”

  说着,霍峻看向诸葛亮,笑道:“葛相长经学,可言古今之事,以古喻今,以安众吏人心。文武济世之下,料今后无人再言南北分治,而皆齐心北复中原。”

  “仲父,相父!”

  诸葛亮抚扇而颔首,笑道:“亮正有此念,曹操犹如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终是败亡。今之南北,虽与高祖之时不同,但亦有相似之处。曹丕非明君,好色虐民,容亮操笔晓以情理。”

  “张公之策或有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