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1章 封公道孤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汉时,爵位尚未滥发,实封的县侯已是人臣之盛的标志,如萧何、曹参、邓禹等。

  东汉末年,关内侯、亭侯虽被统治者滥发,但县侯依旧有着较高的地位。

  随着南汉的建国,从非军功者不得封侯,而改成不得封县侯起,县侯不再是人臣之盛的标志。尤其以关羽被刘备追封汉寿县公开始,武将封县公,实际上难以避免。

  话虽如此,但江陵公的出现给众人的冲击依旧不小。在刘禅向外披露对霍峻的封赏之后,当夜张昭入宫求见刘禅,希望能收回县公的封赏。

  张昭以旧汉制为由,希望劝刘禅谨慎分封县公,以免造成不好的影响。

  刘禅不似老古董张昭,其表示爵位已经泛滥,县侯都虚领了,已经无法满足时代了。且如果不给更高的爵位,武将则缺乏北伐的欲望。

  在刘禅那碰了一鼻子灰后,张昭向诸葛亮去了封书信,希望能通过诸葛亮去收回这个决议。

  诸葛亮收到书信之后,向张昭回了封信。

  在信中,诸葛亮表示霍峻对于汉室而言,有建鼎之功,无霍峻则无今之汉室。昔先帝之时,常感薄待霍峻,早时恨无法封以高官荣爵。而当下有了基业,岂能薄待功臣。

  至于旧汉制度,诸葛亮认为制度是根据国家形势而制定,不是国家非要执行旧制。过于循规蹈矩,不仅寒了武将们的心,更是会冷了那些后来者的心。

  在推行侯—公制度上,诸葛亮无疑是支持的。不是因为他带兵打仗了,而是熟读历史的诸葛亮已是察觉到时代洪流的前进方向。

  实际上,在东汉建立之初,便出现县侯贬值的现象。但那时主要是刘秀能打,刘秀常常是派将领轮流去攻略地盘,而不是抓着一个人单薅羊毛。

  故而刘秀治下没有出现庞大的军功集团,得以让他轻易地执行退功臣,进文吏这一政治措施。但先帝刘备类高祖刘邦,而非似世祖刘秀。

  刘备颠沛流离到新野,没霍峻谋划下江东,不知会在新野呆多久。且他们这批老臣,哪一个不是追随刘备在江东起家,然后建立基业,成为开国功臣。

  汉虽开了国,但世上尚有魏国在。如不能革新旧时的爵位制度,又岂能满足武将们的胃口。那些舍命出征的武夫们,追求着不就是留爵传家吗?

  爵位不高,无法推崇武将。武将地位不高,日后则会形成文高于武的现象,那大汉武德又岂能充沛?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可能让狼吃着屎,指望他干着狼一样的活。

  劝完了张昭,诸葛亮担心霍峻有心理压力,不愿接受江陵公封号,特写封书信与霍峻。

  在给霍峻的书信中,诸葛亮先是赞扬了霍峻的品德,而后以子贡救鲁人为例子,表示霍峻之功高崇,今或许不想接受县公,但根据形势来看,霍峻必须接受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