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22章 力挽狂澜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十月,冬风萧瑟,洛阳内外肃杀一片。

  行宫内,登基数月的曹叡,正与刘晔、卫臻、孙权、陈群等大臣,商定来年的备战措施。

  “陛下,自准公卿、列将,及豫、兖、徐、青四州籍贯之吏民有明战阵之略者谒军起。三月之内,郡县得兵者络绎不绝,四州三十余郡,共得兵四万余人,诸部名册已送至各州郡。今州郡长官特向朝堂上疏,请授官职与从军豪杰,以正君臣从属之名分。”陈群说道。

  曹叡姿态谦逊,问道:“陈司空有何高见?”

  陈群思虑少许,拱手说道:“陛下,自募从军者,不如依区域而分,近江淮者,另设城督,听由郡守军令;如远江淮者,可授别部司马,由州郡统之。”

  军中有军司马职,秩比千石。但别部司马者,军司马别营领属,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非有正式编制,属于为安抚有功人员而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与后世的独立团有类似相近之处。

  “善!”

  曹叡点了点头,说道:“可如司空之所言,授城督、司马之职与义士豪杰,分由州郡长官统领。当下册封委任之事,可由尚书台负责。”

  “诺!”尚书令孙权应道。

  曹丕去世之前,因形势败坏之故,司马懿建议河南自募兵马。但曹丕顾虑名声,及忧虑会动摇曹魏在中原的统治,不敢放开口子。

  曹叡上位之后,面对曹魏国内稀烂的摊子,即便明知司马懿的建议是饮鸩止渴,但为了让曹魏活下来,曹叡也不得不采纳司马懿的旧时之建议,除了让河南四州自行招兵外,还让魏公卿大族、将领子弟率族人、部曲投效军旅。

  此政令下达之后,大量公卿、将领子孙,及州郡中的豪强、游侠为了谋求政治地位,起兵从者众多,各带甲胄、兵器、弓马前往州郡从军。

  颍川士人自投效曹氏起,前中期受重用者,多是荀、钟二人。而后随着曹丕继位,陈群逐渐成为颍川士人的代表人物,与司马懿、孙权三人掌握了曹魏的政治。

  在司马懿出镇荆宛之后,陈群、孙权分掌洛阳内外之事。但因陈群根基深厚之故,尚书台多以其为主,孙权为尚书仆射。

  初上台的曹叡,彼时欲借孙权之力,插手尚书台之事。结果被陈矫以‘此自臣职分’为由,将其阻拦在尚书台之外。

  陈矫这句话若以明清君臣价值观来看,似乎大逆不道。但实际上以东汉时期的君臣价值观来说,陈矫此番言语并无大的问题。

  两汉时期,皇帝统治天下,不是独夫专治,而是与臣子有明显的职权划分。皇帝将某件事交予臣下之后,除了臣子干得不好,否则皇帝不太会越级插手。甚至支配职能部门上,皇帝亦不会去插手。

  用诸葛亮教授刘禅的话来说,君臣之政,犹如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