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8章 朱元璋的考题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两?”刘淳试探着问道。

  徐妙锦眼睛放光,立刻点头,“好,不许反悔!”小妮子可高兴坏了,她其实是想说涨五成就够了,哪知道刘淳一下子给翻了五倍!

  这个老板够大方的!

  不错!

  徐妙锦满意了,刘淳也在暗暗擦汗,多大的事情,别说五两,就算五十两、五百两、哪怕五千两,也不多啊!

  这丫头还算有良心。

  两个人,一个觉得占了便宜,一个觉得省了银子,这才叫珠联璧合呢!

  徐妙锦整整写了十大张纸,一封厚厚的书信,就这样到了南京,落到了朱元璋的手里。

  刚过了花甲生日的朱元璋,依旧精神矍铄,每天处理几百件的公务,从早忙到晚上,不过朱元璋已经有意培养太子,将一些事情交给太子处理,他只负责最后核准。

  朱标正式接触国政,他这才感觉到身为君主的压力。

  不说别的,光是辽东一战,有功的将士就何止千万!

  尤其是名列第一的,正是他的四弟燕王朱棣!

  军功是最显而易见的东西。

  这次朱棣先是攻取金山,接着马不停蹄,袭取松花河,他以火药作为武器,一举击溃三万骑兵,彻底打消了纳哈出向西逃窜的企图。

  两场大胜,哪怕永昌侯蓝玉都不敢再小瞧燕王,朱棣俨然成为军中的后起之秀!

  “四弟啊四弟!你为何如此出众啊?”

  朱标反复看着捷报,心里头五味杂陈。

  身为大哥,他对兄弟是爱护的,可问题是他手下的那些人,已经将朱棣看成了威胁,不断在朱标身边进言,要对朱棣下手,弄得他不胜其烦。

  而且蓝玉也给他写了信,在信中,他盛赞一个叫柳淳的少年,说他才学过人,本事了得,朱棣能打赢,全靠着柳小郎的帮忙。

  若是能把此人拉到东宫,再也没人能撼动殿下的位置……

  每一个人都打着为自己好的旗号,可殊不知,全都是想当然!

  朱标的太子之位,是两个人定下的,一个是活着的朱元璋,一个是死去的马皇后!除了他们,谁也撼动不了储君之位。

  可麻烦的是,下面人的情绪又不能不照顾。

  说兄弟坏话,朱标干不出来,也不能干!

  那就只有把那个少年弄到京城,也算是给老四一个敲打吧!

  朱标进宫,把拟定的有功将士的名单,递给了朱元璋,等老朱看过之后,他躬身道:“父皇,宋国公提到,有个少年制作军粮,改良火药,着实有些本事,孩儿想把他调到京城,来东宫做事。”

  朱标从来没想过父皇会回绝,别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就算名满天下,也是一句话的事情。

  要知道当初朱元璋可是把徐达、常遇春、宋濂等人,全都派到了东宫,悉心辅佐太子,对儿子,老朱一向是大方的。

  可谁知这一次朱元璋竟然没有立刻应允,他沉吟片刻,“太子,你可知道,这个少年自称郭氏传人?”

  “郭氏传人?”朱标愣了一下,蓝玉的信中忘了提此事,他也就不知道了。

  朱元璋道:“他说是前朝大儒郭守敬的门下传人,有一身的本事,投奔大明,要辅佐圣朝!”

  朱标哑然,借助前人,抬高身份的骗子可是不在少数,他的东宫就时常有狂生来投,基本上都是本事不大,口气不小的货。

  不过看蓝玉的书信,应该有些本事。

  “父皇,既然如此,那就更应该调入京城,看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

  “不!”

  朱元璋果断摇头,“贸然调入京城,必定引起一些人的效仿,以此为终南捷径,弄得人心大乱。”

  老朱想了想,“他不是说是郭守敬的传人,还熟悉鞑子的情况吗!朕就给他一个考题,看看他的本事。这一次纳哈出二十五万人投降,这二十五万人究竟该如何处置,朕想看看他有没有主意!”

  朱标眼睛转了转,突然道:“父皇,前些时候,有人把方孝孺押到了京城,此人品行端正,是受了陷害!”

  “方孝孺!”朱元璋想了想,终于有印象了,“嗯,此人的确有些不凡之处,太子日后可以仰仗他。”

  朱标暗喜,“父皇,既然如此,能不能把处理这二十五万人的事情,也交给方孝孺,看看他的本事如何?”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