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章 你听说过沈万三吗?_奋斗在洪武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后人,在风雨飘摇的乱世当中,几次押宝错误,损耗了大量家财,人丁也损失不少,最后彻底财去人空,跟大多数富豪之家的遭遇差不多……

  至于《明史》当中公然提到,沈万三出钱,修了三分之一的南京城,引来朱元璋的嫉妒,发配云南,丢了性命,完全是无中生有了。

  不用别的,城墙屹立了好几百年,依旧还在,随便转转,就能知道,城墙砖石全都是特别烧制的,那么大的工程,需要征用数以百万计的民夫,靠着无偿劳动,才能建成。

  沈万三有多少钱?能修出三分之一的城墙来?

  即便他有钱,朱元璋放心让他修?

  朝廷的民夫,作坊,随便让他用?

  朝廷大臣都是摆设吗?

  京城的防御城墙,多重要的东西,堪称国之重器,百年工程!说沈万三修的,那就仿佛说某位首富捐钱造了京沪高铁线一样,谁信谁是傻子。

  当然了,沈万三的故事虽然是捏造的,但是在洪武朝,豪强富户过得很不好倒是真的。

  老朱动不动就抄家,动不动就迁居外地。

  而且还把向边疆运送军粮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扔给了商人。

  在老朱的眼里,他要照顾的“民”只是那些老实耕田,勤恳本分的庄稼人。

  至于商人富户,则是牛马牲畜,能用则用,不能用就杀了吃肉。

  很显然,老朱和后面的亡国之君是完全不同的。因为在亡国之君那里,“民”是豪强士绅,不与民争利,就是保护士绅的利益,至于普通百姓,却可以随便压榨鱼肉,二者做法南辕北辙,结果显而易见。

  所以,方孝孺和李景隆未必不知道商人拿不出来一万斤生铁,但他们不在乎……“我只听说过造反的农户,还没听说过商人会造反!商人奸猾狡诈,善于伪装哭穷。明明家里财富堆积如山,却装成一副穷酸的示人。我们只要狠狠压一压,让商人出钱出力,把纳哈出的部众安排好,也就能给圣人交代了。”

  方孝孺喝着茶,淡淡对李景隆道,语言之间,充满了自信。

  李景隆那是公子哥出身,在京的时候,神仙太多,还要收敛,可到了北平,几乎相当于钦差,大权在握,他还有什么好怕的。

  更何况方孝孺都这么发话了,他还迟疑什么。

  “请方先生放心,我的人已经去催要了,谁敢不交,立刻就关起来,关到他们出钱出铁为止!这些商人,就是欠揍!”

  李景隆想了想,又道:“方先生,还有六处官营作坊,你看该怎么办是好?”

  方孝孺吸了口气,“官营作坊吗!理当多出铁料,让他们出两,是三万斤!”

  “好嘞!

  李景隆转身就去安排了。

  方孝孺则是眯缝着眼睛,慢条斯理的品茶。

  其实治国做事,也不是那么难!

  作为一个读书人,学好了孔孟之道,把良心摆正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