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1、好像并没有那么恐怖_舰娘之红色血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员近乎100%的概率死亡。

  这是在城市环境中,考虑建筑倒塌,产生的二次伤亡的情况下。

  如果单纯使用冲击波,在空旷平地对人员进行杀伤,则需要30psi左右。

  城市范围内,以50%死亡概率的5psi的超压范围,作为有效杀伤范围,是一个获得比较多的认可的数据。

  这个杀伤范围的具体大小,有一个相对简单的计算公式。

  爆炸当量开立方根,乘以爆炸比例常数,得到的结果就是有效杀伤半径,当量单位是万吨,半径单位是公里。

  10万吨,杀伤半径公里。

  100万吨,杀伤半径公里。

  1000万吨,杀伤半径公里。

  大伊万,5000万吨,杀伤半径约公里。

  从公式和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大当量的聚变武器,其实并不划算。

  当量与杀伤半径的关系,是立方根递增,杀伤半径想要提升到原来的2倍,弹头的当量就要提升到原来的8倍。

  所以聚变武器被发明之后,经过了短暂的当量竞赛,核大国们很快就都开始追求小型化,多弹头分导技术了。

  接下来是火风暴,也属于瞬时杀伤,也是核打击规划中应当要考虑的。

  一般认为,10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能量,就能够点燃大面积火灾。

  10卡每平方厘米到12卡每平方厘米的热辐射,足以导致三度烧伤。

  不同级别的热辐射能量的范围,计算起来非常复杂,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科研设备给了几个典型状态下的数据,方便和冲击波范围进行对比。

  火风暴导致三度烧伤的范围,一般会比5psi冲击波超压的杀伤范围大,但一般不会超过的范围。

  火灾会蔓延,但边沿的人也可以逃走,所以相对不可控。

  所以在计算中,一般只考虑直接引发火灾和烧伤的范围。

  然后根据以上的这些数据,就能够得出:

  如果大伊万在一个人的60公里外的高空被引爆,这个人真的不会受伤。

  因为大伊万导致的1psi的超压范围大约是55公里,这个程度最多能够震碎玻璃,震塌草棚子之类的简陋木质建筑。

  而火风暴的范围低于这个距离。

  这个人只要不是正好站在爆炸点的下风向,不要盯着核爆的火球看,躲开身边的易燃物,那就真的没什么事。

  至于1000万吨级,30公里的外的安全范围,也有现成的历史记录。

  美国的喝彩城堡,当量是1500万吨。

  它爆炸的时候,负责拍照、录像的摄影师们,就在爆点30公里外。

  其中一个摄影师皮特·库兰,在30年后制作的纪录片中说,参与爆炸的拍摄,让他对这种武器的恐惧有所减少。

  他因此得以知道,如果有一枚千万吨级的聚变武器,在自己30公里的地方爆炸的时候,自己仍然能够存活下来。

  是实际的参与,让这些人明白,这种武器并没有媒体渲染那么恐怖。

  至于大伊万能够让亚欧大陆板块移动的事情,只要计算一下需要的能量和大伊万释放的能量,就发现这完全是无稽之谈。

  实际上,大伊万因为是空爆,而且高度足够高,地面上甚至没有留下坑。

  反而因为能量的作用,爆心正下方的土地龟裂之后向上隆起了。

  2004年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9个大伊万同时在同一地点爆炸,地球也没见怎么滴了。

  对于地球而言,这可能只不过是一个喷嚏。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