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九章 朝鲜战事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多尔衮却不是如此。多尔衮也整顿税法,清理前明弊政,甚至有一项创举,就是按照万历年间的赋税额,修赋役全书。将每一县的赋税都归纳整理出来。

  将很多赋税减免,或者归于正税之中,减免了征收手段。降低了收税成本。

  将明朝的税收体系来了一次大整理,虽然没有革命式的改变,但是对民生还是有些作用的。

  只是北地贫瘠并非一日,再加上北方大部分地方,都是当日作战的主战场,陕西,河南是官军与义军交战的主战场,而北直隶,山东乃是清军与明军交战的主战场。

  特别是北直隶与山东,很多地方,几乎千里无人烟。

  没有人即便是是再整理也没有是财政收入。

  多尔衮又下令大兴屯田。

  这里面又分为军屯,民屯,与垦政。

  军屯就不用说了,多尔衮将全国军队进行了整理,确定兵额,将大量老弱清理出军队,这样大大增加了军队的战斗力,而这些老弱都以军队形式就地屯田。至于民屯,都是清廷招揽流民屯田。当然官府屯田收成之后,赋税肯定要重的。

  至于垦政,就是百姓可以自由开荒,清廷给与各种支持。

  多尔衮本身对屯田并不是陌生,毕竟八旗是农兵合一的组织,多尔衮也是管理过这些事情的。

  多尔衮如此奖励生产,对北方的农业生产有极大的激励。有时候,很多时候都是相对的,北方贫瘠与南方富庶也是相对的,北方很多地方并非不能种地,而是南方粮食种植成本要胜过北方。

  北方农业生产积极性自然要被打压了。

  就如同之前北京一直吃南方的粮食,对北京本地农业就不是太在乎的。

  而今南北,关系断绝,多尔衮用尽一切手段来提升北方农业生产。如此也拉拢了不少民心,对很多百姓来说,谁让他们吃一口饭,谁就是好人,他们并不在乎头上是否有一根鞭子,只在乎能不能吃饱饭。

  只是这是缓不应急。

  一块生田变成熟田,最少需要三年,也幸好很多地方

  都是抛荒不久的。此时复耕,就立即有产出。

  但是这方面的收益也是不多的。

  所以外财就很重要了。

  清廷夹带里面虽然有不少大臣,但是真能近乎无中生有的理财之臣,却是没有了。面对财政上的缺口。多尔衮自然想起老办法,就是找一个地方抢上一把。什么地方,朝鲜就映入多尔衮眼帘。

  但是清廷已经以正统自居,很多事情,既要面子,也要里子。故而朝鲜真要是服服帖帖的话,多尔衮未必有借口下手。虽然这改变不了大局,但也让多尔衮有些头疼而已。

  还好,随即朝鲜就给了他一个大大机会。

  朝鲜人所谓北伐计划,一直在多尔衮的视线之中。而今朝鲜与夏朝联系,让多尔衮立即觉得时机成熟了,无须再忍了。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