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一章 北京之战的序幕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不过是顾全大局,才没有将你一家海盗一网打尽,破格重用,甚至与你结为儿女亲家,你就是这样做的。

  这是一个当臣子的样子。

  特别是李定国在一侧,就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也不知道李定国是受张轩知遇之恩,还是李定国没有野心,总之李定国不知道曹宗瑜所做所为有排挤的意味。

  但是李定国却没有一点怨念,一口答应下来了。

  曹宗瑜心中这么想,但是脸上一点变化都没有,说道:“既然如此,就麻烦郑将军了。”

  郑成功说道:“既然如此,我就去了。”

  招呼也不打一个,带着本部护卫就此离开了。

  曹宗瑜看着郑成功离去的背影,对着李定国说道:“李将军,此去扫荡长城上下,骑兵为重,我将军中所有骑兵都交给你了。”

  李定国听了,微微吃惊,说道:“谢过大将军了。”

  曹宗瑜说道:“李将军别高兴的太早了,你须留下一个人来。”

  李定国笑道:“大将军哪里的话,从李某往下,全部都是朝廷的人,大将军想留谁,就留谁,我还能有不答应的吗?”

  曹宗瑜说道:“好,那就请将贺虎头将军留下吧。今日攻北京城,以火器为先。而今军中用火器用得最好的,就是贺虎头将军。”

  曹宗瑜想要留下贺虎头,却是也是吃了在攻洛阳城一战的亏。

  曹宗瑜在洛阳城下打得很是艰苦,事后他有所总结,最大的问题,就是火器的威力并没有发挥出来。

  也就是说曹宗瑜虽然有大量的火器,但是真正决定彼此胜负的,还是白刃相接。

  倒不是说白刃相接不好。

  但是没有将火器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让下面士卒白死了不少,曹宗瑜难免有一些耿耿于怀。

  至于贺虎头乃是军中最会用火器的,也不是阿谀奉承之言。以曹宗瑜的地位,纵然贺虎头与罗玉娇关系很好。也不用拍他的马屁。

  不过夏军之中第一支火铳兵就是贺虎头建立的。

  在重庆,贺虎头坐了好几年的冷板凳。将心思都放在火器之上,对火炮火铳的运用上来说,的确有独到之处。

  张轩也常常给贺虎头写信,指点一二。

  当然了,张轩能指点的不过是一些概念而已。

  具体该怎么执行,还要贺虎头自己摸索。

  曹宗瑜安排这些之后。

  李定国带着大队骑兵,步骑有近十万,绕过北京城北上,接管长城一线。

  清军并没有留守长城的意思。故而李定国北上,就好像是一次武装行军一般。只是这一路也不是都太平的。

  比如大同城下。

  清军似乎没有放弃大同城的意思。

  在大同周围部属了不少人马,多为蒙古骑兵。李定国试探一下,手中骑兵不够,被蒙古人牵着鼻子,让人感觉束手束脚。

  随即打听了一番。

  终于打听到了清廷在草原上的所做所谓。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