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五章 行路难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发生过一样。咬着牙硬挺住。

  时间一长,张轩发现坚持不下的人反而是自己。

  这个时代的人身体虽然远远比不上张轩,但是一股吃苦的劲却远远在张轩之上。是张轩万万比不上了。

  小丫从小灰身上下来,说道:“公子,你来骑马吧。”

  “不。”张轩说道:“我必须与他们同甘共苦。”

  张轩并不知道该怎么带兵,他不过是接受过一些军训而已,但是他也看过孙子兵法,视士卒为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士卒如爱子,故可以与之俱死。张轩所能做到的也不过如此,与这些士卒一起承受行军之苦。

  来这个世界越长,张轩越明白一件事情,在这一场从五千多万人却只剩下一千多万人的血浪之中,几乎是五个人之中只能活下一个大潮之中。张轩怎么保证自己能活下来?

  必须有权力,没有权力连自己的生死都保全不了,而什么权力最重要,自然是军权。

  眼前虽然只有五百人,还有一些半大孩子。但是张轩所接触到的第一分军权,他本能的牢牢的抓住,说什么也不敢放开。

  张轩拒绝了小丫之后,闷着头努力走。

  太阳在天上好像没有任何西移的迹象,不知道过了多久,西边的天空终于被阳光渲染得通红,张轩也终于看见了大营。

  曹营与献营,以官道为界,左右两边扎营。

  古代行军速度,大多为一日三十里,这是春秋时期都确定下来的。之所以这样做,一来大军行军,有太多辎重了,大量的运输工具,不比张轩如此,张轩这样的行军,简直已经是轻装到不能再轻装了。

  第二就是扎营问题了。

  很多军队,在下午都停止前进了。不是因为别的,需要扎营。

  而后世曾国藩更是将这个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就是结硬寨,打呆仗。罗汝才与张献忠也可以称一声宿将了。胜仗打了不少,败仗了打了不少,如何不知道营地的重要性,故而他们早早就停了下来,安营扎寨。

  大队人

  马都砍了周围的树木,做成木墙,在官道之上,布满了鹿角,两营之间,还有通道相互连接,在紧急情况之下,可以让两营互相支援。

  其实这样的情景,张轩已经见过好几次了。

  在四川行军的速度,速度很快,每天都在百里之上,那时候的扎营的时候,多用依旧有的建筑,如同荒村什么的。而出了四川,一路奔袭襄阳,路上更急了,根本不没有老老实实的安营扎寨过。不过,出了襄阳之后,大多数都是这样扎营的。

  不过,那个时候,张轩从来没有仔细观察营寨。。

  很多东西都有学问,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视而不见,那就真的看不见了。

  此刻以将领的眼光这营寨,自然是别有感触了。

  天都快黑了,张轩也没有时间多看。他立即安排所有士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