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 左良玉谢幕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也必须三个人点头。

  弘光说道:“快,快去请何先生。”

  离开武昌,是弘光一直以来的想法。在武昌这个地方,他从来是缺少安全感。

  一直以来,弘光都想撤到南边。

  不过马士英没有同意。这才实行不了,而今马士英松口,弘光还不立即敲定。

  过了一会儿,何腾蛟也过来了。

  马士英与何腾蛟商议一会儿,就有了共识。

  那就是撤离武昌。

  说实在的,弘光定都武昌,而不是南京,其实也是有好处的。

  好处不是别的,没有太多人指手画脚。

  不管在南京,还是北京都是有大批自命清高言官。他们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抨击朝政。

  而武昌毕竟不是两京,没有这么多的政治资源。

  连六部班子,都没有搭配齐,言官等人的影响力自然少得很。

  马士英,何腾蛟都是务实的人,三言两语之间,就敲定了这一件事。

  不是两人有共识,而是现在这个局面,武昌根本守不得了。

  “只是武昌毕竟是大明的行在,陛下南巡,当留人镇守,不能轻易放弃,只是却不知道应该派何人留守?”何腾蛟说道。

  武昌即便不能守了。

  也不能轻易放弃,不单单是因为武昌地理上原因,还有政治上的原因,都不能容忍轻易放弃。

  所以留守之人,就必要精挑细选。

  首先武昌城现在情况,留守的人,很大可能要从死守到守死而已。

  而且要一定能力。还要忠心耿耿,不会投降曹营。

  否则这边前脚离开,他们后脚投降。

  岂不是难看之极。

  而今朝廷正在用人之机,真正有能力,并且忠心耿耿,有更愿意赴死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更是稀缺人才,马士英与何腾蛟夹带之中,这样的人才也没有几个。

  即便是有,这样的人才,谁愿意扔在武昌这个注定失陷的城池之中。

  马士英一时间也想不到这样的人,忽然一个人在马士英心中冒了出来。说道:“或许有一个人选。”

  “何人?”何腾蛟问道。

  “唐王。”马士英说道。

  “

  宗室亲王?”何腾蛟皱起眉头说道。

  大明限制藩王干政,早已成为惯例了。马士英安排亲王留守,让何腾蛟下意思的表示反对。

  随即他细细想来,对唐王,他还是很了解的,他当过南阳知县,与唐王有过一段交往。

  也知道唐王不是宗室之中的酒囊饭袋。从某种情况情况来说,他过的比寻常百姓还苦。

  他从小爷爷就想将他父亲的继承权剥夺,传给他叔叔,对他父亲百般加害。唐王从小跟着父亲在凤阳高墙之中长大,可以说艰难困苦之极。

  他二十八岁都没有请名,也就是没有上黄册。

  后来,他父亲死的不明不白,这才引起文官注意,其中就有何腾蛟,给老唐王施加压力。才为给他请名。确定的嫡孙名分。

  当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