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三章 救援襄阳城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帆帆相连,几乎成了一道白线,延绵数里之长。这是张轩为襄阳城准备的物资。以及大军的辎重火炮。

  以拖待变,这个总体战略,张轩从来没有更改过。

  而在汉水西岸,大队人马,一营一营分列而行,得益于水陆并进。而大量骑兵在外围警戒。故此在陆地上步行前进的军队负担很少。可以轻装行进。

  张轩并没有坐在船上,而是跟着大队人马一起行军。

  张轩为表示与士卒同苦,并没有骑马,而是步行行军。

  人其实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当年跑上几公里,就好像要了小命的张轩,而今跟随大军动则跋涉百里,居然并不觉得太过吃力。

  很快,两侧山峰映入张轩的眼帘,汉水在此处好像陡然收紧了。两侧山峰遥遥相对,就好像是两扇大门一样守住这里。

  郑廉为张轩指引说道:“这里就是鹿门山与岘山。”

  张轩遥遥的眺望汉江东岸的鹿门山,忽然想起很多唐人的诗句,不过随即也将这些诗句忘在脑后,忽然想起这个地方,他其实来过,当年跟着张献忠奔袭襄阳的时候,来过这里。

  只是那时候是夜里,又是匆匆行军,哪里有时间看旁边的山色如何。

  他随即看向岘山。

  正如之前所言,岘山并不是一座山峰,而是山脉,而此处就是岘山的南端,与鹿门山夹着汉江而立。

  襄阳天下坚城,是有原因的。

  这个原因并不仅仅是襄阳城修的坚固,还有襄阳城本身地理位置的原因。

  襄阳在汉水转弯之处,汉水在襄阳之前,是东西流向,但是在襄阳之后,转为西北东南流行,很多地方甚至可以说成南北流行,汉水几乎半绕过襄阳城。

  固然襄阳得汉水之力。

  而襄阳城南,就是岘山。

  岘山并不是太大。但是足以凭依襄阳南侧。襄阳城可以说是依山傍水。很多地方都展不开兵力,只要占据水路优势,就断绝不了后路,而汉水与长江连成一气,后方的物资可以源源不断运入襄阳城中。

  物流成本很低。

  而从北方南下的军队,后勤却很成问题。

  长久对峙之下,襄阳城的优势非常大。只是火器时代却有了一些变化。

  不管火器时代的变化,而此处就是一个关卡。

  因为两岸青山对峙,两岸河边的地带急速缩减,谈不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也是一处阻击的好地方。襄阳争夺战之中,这里也是襄阳后方的一处必争之地。

  山光水色虽然如此迷人,但是前线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

  “报。前线有清军列阵,看旗号是正黄旗。”

  张轩脸色一肃,说道:“知道是谁吗?”、

  “似乎是图赖。”

  “图赖。”张轩一听这个名字,心中也微微一动。

  这个名字,在后世张轩根本不没有听说过,但如今却是大名鼎鼎。

  双方交战这么长的时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