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三章 华夷之辨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枢心中微微一动,说道:“不敢得陛下缪赞。”

  高斗枢知道,比起孙传庭,卢象升等人,他还欠些火候,这一句话,也仅仅是客气话而已。只是而今罗汝才的身份今非昔比了。作为开国之君,说出来的分量就与众不同。即便是客气话,也是有分量的客气话,纵然是高斗枢心中也有一阵飘飘然之感。

  张轩立即说道:“而今,东虏入关,天下残破,有志之士,无不痛心疾首。东虏者,率兽食人之辈。我家陛下,起于草莽,纵然有太多不妥之处,但依旧是汉人。朱明不得人心,乃有今日,我家陛下非为逆取也。切以为,我家陛下乃汉人正朔。东虏不过披甲带鳞之辈。华夷之辨,孔夫子之言,须臾不敢或亡。前番襄阳之战,襄樊残破,而襄阳又是天下之所重,堪为中天锁钥。在下请先生出山,为天下汉人镇守襄阳。”

  这一番话,张轩在心中酝酿很久了。

  这一番话并不仅仅是准备对高斗枢所言的,而是对天下所言的。

  清军入关,所喊的政治口号,乃是为明报仇。

  而夏朝也要有自己的政治口号。之前曹营起事的时候,也有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口号,几乎上与闯营没有不同。但是曹营进入江南之后,与士绅大量合作,甚至钱谦益成为内阁首辅。

  这样的情况之下,曹营上上下下的情况与之前不同了。

  必须确定新的政治纲领。

  这种东西,看起来没有用。但是喊对了有什么很有用的。

  清军以为明报仇之名,安抚了不少前明官员,让他们没有负担的投降清廷,为清廷安定北方,帮了大忙。

  而张轩华夷之变口号,也不是张轩乱想的。

  似乎是大明朝的政治正确就落在驱逐鞑虏,这四个字上面,所以有明一代,对外非常强硬,不妥协,士大夫之中高度的道德化,也就是动则爱唱高调。崇祯与清议和,就是引起了上上下下的强烈反对。

  这固然有党争的因素,但不得不说,也显示出民间舆论,而民间舆论其实也就是士大夫的舆论。

  或许是张轩口中的华夷之辨说服了高斗枢,又或者说,高斗枢本来就有倾向,顺着张轩给的台阶下来了。说道:“郑国公如此盛情,在下却之不恭了。”

  张轩听了大喜过望了,立即将他准备好的襄阳防御计划拿了出来。

  高斗枢看了之后,微微皱眉,说道:“昔日宋与金元相争,战于三处,四川,京湖,两淮。襄阳本就是京湖要地。国公所谋划,固然称善,然一地之成败,不仅仅看一地,也要看总体战略。”

  “国公请我镇守襄阳,还请问国公。”

  高斗枢手一划,将襄阳以北的大片区域给划进去了,说道:“这些地方如果处置?”

  张轩说道:“高大人意思是?”

  高斗枢说道:“彼退我进,当派将领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