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一章 君子如向矣(四)_剑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宫的规矩之一,任何人教学都是有所保留的,当然老师的“有所保留”,其实正是为了让下面的学生去“悟道”(思考)。

  如果告诉他们这道题怎么解,这个道理是什么含义,那么很多愚钝的人就会对这种道理不断尊奉,甚至盲目的追逐,到最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最好的例子就是后世的儒家,自从八脉传人尽灭之后,后来的人便不算是儒家了,只能说是“读书人”。

  读书人不等于儒家。

  只知道照搬书本的道理,不知道后面究竟带着哪些意义和道理,这种愚钝的学习,适合大规模培养人才,而不适合学宫这种精英教育。(古时候能进学宫的基本上都是精英了)

  这就连孔子都不赞成这种学习方法。

  当然时代有时代的变化,每个时代的国情也不一样,有的时候阻挠改革和横插一手的,往往是宗族世家,豪门……

  当然,春秋战国的求学风气,相比后世很多时代来说,那是要好太多了,这一点上,是和春秋战国时代周天子衰落,诸侯并起有关系的。

  不过这时候礼法虽然崩坏,却还没有到“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地步。

  在人流中,好看的素手握住青色的小刀,又有两指夹着一根粗糙的古笔,龙素在竹简上写下自己的答案,但是看着前面纷繁的人群,却有些踌躇,没有立刻过去。

  她想了想,为了防止那个家伙再和她诡辩,一定要确保这个答案没有问题才行。

  于是她开始自己验算起来。

  由于龙素看过许多种易,包括《殷》和《大夏》这两个未完成品,所以在进行周易的转换时,比起其他人来要更为得心应手一些。

  忽然感觉到一束目光盯着自己,她抬起头来,对着那讲台上的某人翻了下白眼。

  这是失礼的举动。

  但她心中却在想,君子不和小人见识,如子夏圣人所说,大的礼数与道德铭记于心,小问题上有些松弛是没问题的。

  龙素在以这个道理来给自己找理由。

  但其实她活的挺累的。

  程知远的目光垂下去,侧过去,看到了甘棠和涂山王。

  这两人似乎已经解了出来,至少是已经大差不离,但是捏在手里就是不放出去。

  他们似乎很想看看学宫这些人的反应,所以放慢了下笔的速度,因为能看到稷下学宫之人接二连三,乃至于成片吃瘪,这种场景是十分少见的。

  就像是一个满分学霸班级,忽然有一天不断有人不及格,那这场景一定是极为有意思。

  “我解出来了。”

  一位看起来老成持重的监考出声,并且走到讲台下,交出了自己的卷宗。

  程知远看了看,眉角微微扬起。

  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这本卷宗放在了身边。

  那监考一看顿时喜上眉梢,而边上一些人看到了,立刻是惊讶不已。

  “蕖衍,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