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零七节 游说(2)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子言重了啊,言重了啊……”坐在董仲舒对面的,却是一个头戴着獬豸帽,穿着一席两千石官服的老翁,这老翁正是当今法家学派在理论界和思想界的扛把子,晁错的授业恩师,两千石博士张恢。

  这两年,儒法虽然辩论不休,下面的年轻人,更是势同水火。

  但,高层的学者们的关系,却并未破裂。

  张恢经常会来董仲舒这里蹭饭,而董仲舒而时常会去张恢家里坐一坐。

  这倒不是两人臭味相投,相见恨晚。

  实在是儒法两派,虽然都觉得对方是个混账,但回过头来仔细想一想,却都还存着将对方收入自己后、宫,做个小妾的希望。

  毕竟,大家都不傻。

  儒法联手的威力有多强,不需要去考虑。

  不管是用外法内儒,还是儒皮法骨之策,两派携手,足以让黄老派、墨家和杂家,统统都跪下来唱征服。

  甚至足以垄断法律、道德和思想的最终解释权。

  可惜……

  未央宫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

  无论是董仲舒,还是张恢,都深深的明白,当年石渠阁之会前,自己收到了一些什么讯号?

  当今天子在当时,已经发出了明确而强烈的信号——儒法合流?不可以!

  儒法只能竞争!

  而这位天子的意志,是不容任何人违背的。

  谁违背,谁就要吞苦果。

  看看现在长安的列侯集团们吧!

  元德元年至今,汉室列侯数量虽然基本保持一致,但人却几乎换了一批了。

  七年时间,上百位列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下台了。

  活下来的幸存的旧贵族,几乎都是类似桃候刘舍这样的‘永远拥护圣天子,谁是天子拥护谁。’的墙头草和马屁精。

  面对这样的局势,儒法两派,除了暗自叹息一声,然后调转过头,互怼之外,已经没有其他任何选择了。

  “济南的伏公,不久前遣子来长安,带了一句话给我法家的各位晚辈……”张恢微微笑着,对董仲舒道:“董子,想知道伏公带了一句什么话吗?”

  济南伏生,当世诸子百家都共同尊崇和尊敬的长者。

  哪怕是董仲舒、张恢这种级别的学者,在他面前,也必须毕恭毕敬,执弟子礼而拜。

  因为他是唯一的嫡系传人,仅此一个理由就足够了。

  对于当代的中国文人士大夫来说,有两本书,是必读的。

  一本是,一本是。

  这两本书是先王精神和意志的集合,承载了远古先民与贤者的智慧。

  不管是谁,无论是谁,都需要从这两本书中寻求祖先的指引和先王的智慧。

  它们就是中国的。

  诸夏文明的至高圣典!

  孔子为何地位这么高?

  因为他保护和重修了。

  是以哪怕法家的先贤和士大夫们,虽然不喜儒家,却也不得不认为‘孔子,周公之后之圣人也’

  而济南伏生,在秦末战火之中保全了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