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零六节 决断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敢南下牧马,更别说侵袭和骚扰汉地了。

  可惜,秦王朝崩溃后。河套地区就被匈奴人所夺。

  平城之战后,借助当时对匈奴的有利形势,汉军在匈奴的嘴里,强行夺回了云中郡。仅此一点,汝阴文候夏侯婴就足以名留青史。

  可以想象,当年夏侯婴,若是稍微怂一点,或者胆怯一点,不敢当着匈奴人的眼皮子底下。对陈烯和卢绾叛军下死手。

  今天的汉室,就将要面临无比庞大的外部威胁。

  没有云中郡的掩护,整个长城防线,就要退后一百里,重新构筑新的防线。

  甚至晋阳和太原,都可能成为前线。

  所以,民间亲切的尊称夏侯婴为滕公,在广大的北方地区,至今仍然有许多的滕公祀,香火祭祀,终汉不绝。

  有夏侯婴榜样在前,朝中大臣、将军,自然做梦都想要跟夏侯婴一样,名留青史,受万世香火祭祀。

  更何况,收复河套,意义重大。

  铁定能给家族和自身带来无穷的利益。

  保守估计,只要收复河套,汉室起码就要诞生十几位新列侯,同时还有更多的老牌列侯能借助此战的功绩,增加自己的封邑,权柄和地位。

  更能福及子孙。

  好处这么多,难怪朝臣和将军们群情激奋。

  主和派和绥靖派,几乎溃不成军。

  若换一个人,说不定,就会被朝臣和舆论的意见绑架,发动河套收复战役了。

  好在刘彻很清楚的知道。

  拿下河套,只会造成一个战术胜利和一定的战略优势以及先手。

  但却一定会激怒匈奴,使之同仇敌忾,掉头南下,汉匈大战,不可避免,一定会全面爆发。

  从新化到河套,在右北平到代北,整条长城,都会烽烟四起。

  若只是这样,那也就罢了。

  但问题就在于,目前的汉室和汉军,还不具备能跟匈奴决战,并且可以战而胜之的能力。

  所以,贸然发动河套战役,只会造成一个结果:汉匈战争,肯定会跟历史上一样,打成一个消耗战,持久战,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的拉锯,根本分不出胜负。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汉军,会丧命于这场漫长的拉锯战之中。

  而一旦发生这样的情况,汉室的经济和财政以及民生,肯定要被拖累。

  至于匈奴服软?

  呵呵……

  历史上,从马邑之谋后,匈奴经历了军臣、伊稚斜、乌维、儿单于、呴湖犁等九代单于,有过投降的吗?

  哪怕是在乌维死后,匈奴五年内换了三个单于的危险之时,匈奴人也依然选择继续作战。

  刘彻清楚的记得,历史上,在那个困难时期,匈奴人表现出了比中国儒家所说的忠贞之义还要团结的君臣关系儿单于即位后,小猪派了两拨使者前去匈奴,一拨去给单于吊唁,一拨去给右贤王吊唁,企图离间匈奴君臣。

  但,当时的那位匈奴右贤王,做出了一个让人惊讶的决定他将所有的汉使,全部送去给儿单于。

  这在以背叛和弑君作为传统的匈奴,是很难想象和极为特殊的例子。

  在那个时期的匈奴人,表现出了极高的团结和忠诚。

  面对一个这样的敌人,刘彻知道,要嘛不打,要打就必须速战速决。

  一战就打掉匈奴的脊梁骨,第二战就要上演漠北决战,第三战就要西进,断绝匈奴与西域之间的联系。

  然后收紧绳索,把匈奴人饿死在幕北。

  不能做到三战就灭匈奴,刘彻不会轻易发动对匈奴的战争。(~^~)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