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九十三节 制度(2)_我要做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少力田被忽悠了,果然走上了带领乡亲们多打粮食的道路。

  就是剩下的力田,多多少少也起到了传播先进技术的作用,更鼓励了百姓跟农稷官的士气。

  所以,刘邦以后,历代汉家天子,都提倡郡国举荐力田,给予力田们更多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

  到太宗时,力田的地位,就已经拔高到了跟廉吏、三老以及孝子齐平的地步。

  从此以后,终两汉之世,力田的地位,基本没有变化,始终存在在统治者的认为的社会中坚地位。

  而在如今,因为没有举孝廉秀才制度,力田的本质,依然还是那些种田能手。

  既然是种田能手,那么,一定就是亲自下田劳作的人。

  这样的人,必然是来自社会底层的。

  这样想着,刘彻清了清喉咙道:“太学生源,朕以为当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地方郡国,郡级以上学苑,每岁当贡不少于十位品行纯良,有操守,明于礼乐的贤才……”

  当年,刘彻在河东就跟诸子百家的巨头们搞出了学苑制度,得到了皇帝老爹的同意。

  于是,天下郡国,如今学苑大兴。

  就是向来不热衷玩书院教育的黄老派,也在清河郡跟河南郡还有河内郡,搞了几个学苑,只是,这些学苑里,全部都是列侯子弟跟富豪子侄,高冷的黄老派,压根就没兴趣招收泥腿子。

  也就清河郡那个,因为窦广国的缘故,收了一百多位寒门士子入读。

  而法家则在北方的郡国,开了六七个学苑。

  就是纵横家,也在雒阳开了一个。

  墨家则不需要,他们在墨社里,普及知识跟文化,不拘什么人,也不要学费跟礼物,想听的就可以去,但有一条,听完以后,得一起帮忙下地劳作。

  而儒家这个bug,至今为止,在齐鲁吴楚大本营就开了十几个学苑。

  公羊派、谷梁派,齐、楚诗派,各自开花。

  他们甚至还在雒阳开了个重民学苑。

  至今为止,天下在册登记,接受官府资助和审查的学苑,诸子百家各派系加起来,已经有三十多个了。

  这些学苑,小的,几十百来个学生,多的,甚至有上千人在同时受教。

  一时间,文风鼎盛,海内俱是读书声。

  仅此一项,过去数年,汉室境内的读书人数量就增加了数千。

  这也因此成为刘彻这个天子的文治成绩。

  前不久,甚至有个鲁儒,上书拍刘彻马屁说:今陛下文治卓越,当可循成王故事,封禅泰山。

  刘彻虽然很高兴,但还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封禅泰山!

  钱你出啊!

  封禅一次,起码花费数万万。甚至十几万万,都够刘彻跟匈奴人死磕一次了!

  刘彻向来只要实际,不要表面。

  况且,刘彻觉得,有这个功夫。还不如拿这笔钱跟这个时间。把轨道铺到云中去,形成一条关中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