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9章:夜袭【二合一】_战国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当白起在函谷关上考验王龁时,蒙仲也已率领着魏、赵、韩三军撤回了道中大营。

  此刻魏、赵、韩三军的情绪怎么说呢,完全没有战斗失利的沮丧与懊恼,几乎普遍都是感觉莫名其妙。

  毕竟就当时的战场而言,非但赵军与韩军重新杀回战场,且河东军与方城军也并未出现严重的失利,在一般人看来,这场仗完全还有的打,谁也明白作为主将的郾城君蒙仲为何下令撤兵。

  不得不说,倘若换个一人作为主将,相信这会儿魏、赵、韩三军的士卒们恐怕就会开始质疑主将的能力,但对于蒙仲,魏、赵、韩三军还是颇为信赖的。

  河东军与韩军就不必多说了,蒙仲在伊阙之战时率领残兵绝地翻盘,且助韩国夺回了宜阳与新城两座城池,在魏韩两军士卒心目中早已坐实了骁将的位置,而赵国的军队——说实话,蒙仲在赵国的名声可能不会太好,因为他曾是公子赵章的部下,属于叛军的一员,但这位“叛将”的能力,相信赵国的兵将们也不会去质疑,毕竟在当年的赵国内战,在王师被叛军压着打的期间,蒙仲与庞煖便是叛军的两员大将,前后击败阳文君赵豹、奉阳君李兑、安平君赵成,杀得王师节节败退,缩回邯郸,险些连王都邯郸都被叛军攻破,若非最后叛军方的大将牛翦倒戈,那场内战最终无疑将会由叛军的胜出而告终。

  既然主将的能力无可挑剔,三军士卒们自然便开始琢磨这位郾城君之所以撤兵的原因,在撤军途中议论纷纷,有的说是蒙仲意识到了函谷关的守军兵力超乎预期,有的说是当时河东军与方城军已出现了溃势,总之争论了半天也没有得出什么经得起推敲的结论。

  撤回道中魏营后,廉颇、晋鄙、韩足三人解散军队,旋即不约而同地朝着主将的帐篷而去,显然他们也想从蒙仲口中询问出撤兵的真正原因。

  不得不说,看廉颇、晋鄙、韩足三人此刻的模样,就能清楚看出他们三人不同的作战方式。

  先说韩足,虽说不能说他此刻身上的甲胄依旧光鲜亮丽,但确实并没有太多的血迹,显然韩足并不是一位统率士卒厮杀在最前线的将领;反观廉颇与晋鄙二人,确实遍体殷红,尤其是晋鄙,当时下战场的时候,仿佛是从血池中捞出来似的,浑身上下都在滴着鲜血,别说敌卒了,就是己方的士卒看到这么位猛士,心底怕也是有一丝凉意。

  巧合的是,因为目的地相同,廉颇、晋鄙、韩足三人在距离主将帐篷不远的地方碰到了。

  当时下意识地,廉颇与晋鄙二人便相互盯着猛瞧,待看到廉颇身上鲜血凝固而成痂,明显不如自己浓厚时,晋鄙的脸上便露出了得意而鄙夷的笑容:“这不是赵国的猛将廉颇廉司马嘛?听说贵军今日被对面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