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二章 发达的登州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烂发臭。把它拿出来放入臼内舂成泥状(山区都有水碓),倒入抄纸槽内。

  抄纸槽像个方斗,大小由抄纸帘而定,抄纸帘又由纸张的大小来定。抄纸槽内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浆约三寸左右,加入纸药水汁(这种纸药液用一种好像桃竹叶的植物叶子制成,各地的名称都不一样),这样抄成的纸干后便会很洁白。

  抄纸帘是用刮磨得极其细的竹丝编成的,展开时下面有木框托住。两只手拿着抄纸帘放进水中,荡起竹浆让它进入抄纸帘中。

  纸的厚薄可以由人的手法来调控、掌握:轻荡则薄,重荡则厚。提起抄纸帘,水便从帘眼淋回抄纸槽;然后把帘网翻转,让纸落到木板上,叠积成千上万张。等到数目够了时,就压上一块木板,捆上绳子并插进棍子,绞紧,用类似榨酒的方法把水分压干,然后用小铜镊把纸逐张揭起,烘干。

  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形成夹巷,底下用砖盖火道,夹巷之内盖的砖块每隔几块砖就留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燃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这样一叠的纸张,只是原来的四分之一的价钱,是真的又便宜又好用。

  再配合上朱榔的活字印刷术,书籍的价格也就非常的低了,这样以后,大明登州的出版业就非常发达。

  有大量的人印书的目的不是传承知识,而是为了卖书挣钱,跟今天一样,甚至以往由于印刷业很小,所以大量被刊印的书都是四书五经,所谓圣贤之书。

  而到了大明登州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图书,我们大概可以给分为三种,一种我们可以称之为教辅用书,当然这些书是最接近于圣贤书的。

  明代有科举,大量的秀才举子要考试,所以有些人专门聘请了一些知识分子,从四书五经中,选出很多题做了很多样文,刊例成书之后卖给这些秀才,这等于就是高考作文集集锦。

  很多秀才把这些文章读了之后,背下一些来,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发挥出来,除了教辅用书之外,还有大量的百科全书。

  有的书是教你怎么做饭的,有的书是教你怎么经商的,有的书是教你怎么做手工的,这种知识类图书,在明代中晚期已经出现了。

  还有更大规模的,就是消遣型用书,什么意思?咱们知道,明代是我国小说业发展的巅峰,咱们所谓四大名著有三部是在明代诞生的。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还有什么金瓶梅、三言二拍,有大量的休闲小说,当时人读这些书的目的那绝对不是为了科考,也不是为了指导生活生产,就是为了休闲。

  当然为了休闲嘛,跟现在一样,也是泥沙俱下,很多涉黄涉暴的小说也不少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