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六章 天下局势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的华夏军队终于撤走,从天津回到京城的康熙终于松了一口气,京城暂时安全了。

  然而华夏军队并没有走远,就顶在天津,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兵临城下,满清朝廷上下已经达成共识,在没有灭掉吴三桂,不能集中兵力对付海寇,满清是打不过海寇的。

  同时满清上下也分析了海寇的弊端,那就是海寇养的都是精兵,这样的养兵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大量养兵。

  因此满清朝堂估计,海寇的总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人,在海外还有那么多的地盘需要守卫,能够用来对付满清的兵力不会超过十万人。

  只要满清能够腾出手来,集中兵力对付海寇,至少在陆地上还是能够将海寇赶下海的,眼下最要紧的就是两件事,一件事是筹备迁都,京城离着海边太近,随时都会受到海寇的威胁,这太危险了。

  另一件就是要抓紧时间灭掉吴三桂,哪怕不是灭掉,让吴三桂吃几次败仗,让各个势力看出吴三桂的颓势,其他势力就会动摇思想,朝廷便可各个击破,分化瓦解。

  然而就在满清上下筹备着迁都的事宜,前线传来一个噩耗,武昌府丢了,大清国安亲王岳乐战死在武昌城。

  这个消息传到京城,满清上下一片哗然。武昌府到底有多重要满清朝廷的有识之士非常清楚,武昌一丢汉水上的襄阳就成了一座孤城。

  襄阳若是再丢了,关中的门户就彻底的打开了,再往关中迁都就成了泡影。

  康熙立刻召集重臣议事:“襄阳的守将是谁?”

  “回皇上!襄阳并无大将驻守,年前才上任的知府于成龙负责襄阳的城防。”吏部满尚书纳兰明珠出班回禀。

  于成龙这几年在满清的官场风头正劲,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按照原本的时空,他这个时候本应该以湖广按察使的官位在黄州任职,主持前线大军的后勤。

  这个时空黄州府已经成了满清与吴军拉锯的前线,已经荒废。考虑到于成龙的内政能力,岳乐便将他安置到襄阳主持襄阳的防务。

  襄阳在武昌上游,武昌不失襄阳就是安全的,因此岳乐并没有在襄阳安置重兵,并安排大将驻守。

  可是让岳乐没有想到的是吴三桂竟然跟他玩儿了命,不顾伤亡地炸塌了武昌城墙,没有了城墙天险的清军无法挡住集中了吴军精锐的神机营的远程排枪射击。

  很快便被吴军占据了城墙,当武昌城门被打开之后,城破的结局已定。这个时候,岳乐还是有机会逃走的。

  岳乐却没有选择逃走,而是选择了在武昌府的原楚王府残余的建筑改建的平远大将军府中点火自焚。

  岳乐死了,武昌的清军中八旗兵选择了逃向上游的襄阳府,绿营兵选择了投降。

  拿下武昌府,吴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五万最精锐的神机营伤亡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