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七章 战俘改造_飞豹出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方式,才进行这样的富有人姓化的管理方式,减少俄罗斯民族的战俘对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的战俘进行种族歧视和各个民族战俘之间的摩擦等等。

  这也让这些苏联的少数民族战俘之间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亲近感。而且生活上的确也真是方便了很多。他们深深的感到中国同志的工作做的太细了,想的太周到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远东兵团政治部俘虏管理处也尽可能的为这些战俘提供较好的生活条件,各苏军俘虏收容所对这些苏联战俘,实行彰显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的人道主义的“三个保障”:一是保障苏军战俘的人格不受侮辱,不打不骂;二是保障战俘具有较好的生活条件,物资供给略低于我军战士的供应生活水平,对于将校级军官物资供给相当于我军正团级生活水平;三是保障这些战俘的身体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这样做的目地当然不是为养大爷,而是要向这些苏联战俘展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是威武之师,在战场下是仁义之师和中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精神上感化他们,在物质上诱惑他们,使他们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产生认同感,对中国的生活产生向往。

  中国对于管理异国的战俘有着丰富的经验,苏军战俘与美军战俘不同。对于苏联战俘的管理相对来说要比管理美、英战俘简单的多,也好管理的多。首先管理一方和被管理一方,都是来自于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体制虽然有差别,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差不太多的,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政治信仰的背景和价值观。就意识形态一致姓的这一点来讲,大家又都是革命同志。

  在集权的体制下,人的个姓是受到极大的抑制的,人权也是满足“组织”纪律情况下的人权,在这个社会体制中,统治当局向每个社会成员灌输最多的就是服从,服从,再服从!一切要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听从党的指挥。所以同在一个社会体制下,管理与被管理者,彼此很容易沟通和理解。而不象美、英那些生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战俘那样“没教养”,事那么多,要求条件那么高。

  苏联由于轻工业和农业比较落后,加之军队数量庞大,部队的供应一直不是很好,衣、食、住总体来说,平时能吃饱,但吃不好,苏联士兵的伙食通常包括圆白菜汤和煮荞麦汤,每天的伙食标准为,750克黑面列巴,20克生羊油、或人造黄油、40克荞麦米或大麦米,副食是:土豆:35克、甜菜:20克、乾葱:3克或乾香菜、芹菜、根菜:2克,如果有条件的话,可用100克新鲜蔬菜代替。二三天能吃一次罐装马肉或熏鱼50克。

  苏军穿的很差,很多士兵冬天就是空心面袄棉裤,里面连衬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