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六章 造假的数据_科技巨头:从大郎手机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级回收生产线,在产量上比D级回收生产线更高,为30吨/小时,在效率上还提升了一个小层次。

  而且分类还更加细致了,可以更有效地把电子垃圾中的重金属分开,再把一些原材料无害化处理。

  但刘大郎来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回收生产线的产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芯片的原材料。

  C级回收生产线,可以把其中的芯片,回收成一种类似圆晶片的东西,正好用来给星云科技使用。

  这么一来,刘大郎就不需要大量购买圆晶片来生产长庚芯片了,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还可以出售生产线中的一部分设备,但这么做的风险太大了,星云科技不需要用这种方式赚钱,

  一条C级回收生产线,需要花费20万积分,相当于四条D级回收生产线,不过很快就能再赚回来。

  刘大郎看着星云科技旗下的地球回收站日益壮大,兴奋的同时又有些无奈,这不就是个捡垃圾的?

  华夏倒是在前年明令禁止了进口电子垃圾,但本土企业也有电子垃圾啊,而且他还有印度的原料。

  好在【科技宝典】可以进行远程操控,能随时了解到印度星云科技工业园的情况,不用再两头跑。

  要不然就现在这个局面,刘大郎出个国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出去和回来都不容易,风险太大了。

  从星云科技生产出长庚芯片的那一刻,就已经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星云科技也不再是组装厂。

  把原料问题解决后,刘大郎又火速抵达星云科技研发部,查看了一下传感器和基带芯片研发进度。

  因为他不知道星云科技什么时候就买不到基带芯片了,在这之前,要么囤货,要么自己研发。

  刘大郎两个都要,一方面大量进口高通的基带芯片,另一方面则加大对星云科技基带芯片的投入。

  传感器项目组的员工见到刘大郎来了,非常惊喜地说道:“董事长,我们的传感器试制成功了!”

  “嗯?拿给我看看!”

  刘大郎对此并不意外,D级传感器生产线是和D级纳米SOC生产线一起兑换、同时开始研发的。

  结果长庚1、2已经量产出售了,长庚3都开始研发了,他们的传感器才刚刚试制成功还没量产。

  要是再不成功,刘大郎都怀疑他们的这批专家是不是有问题。

  其实也不怪他们,现阶段的华夏市场,对影像传感器主要依赖进口,国内的几个厂商也不给力。

  归根到底,还是国产相机品牌不行,海鸥、长城、凤凰、爱国者、珠江等等没一个发展起来的。

  刘大郎很眼馋【科技宝典】里的“探界”影像系统,奈何价格太高了,跟完整版5G技术价格一样。

  起步亿像素也放不到手机上,因为没有处理器能带得动,做相机的话,星云科技又没有经验。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