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97章 人为财死贪嗔痴 鸟为食亡慢疑恶_碧海洗心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楼兰城就让别国攻了进来,打破了楼兰的安宁。这些外国军队把楼兰洗劫一空后,又放火烧了楼兰城。

  这时的伽来那罗,眼睁睁地看着楼兰城,被外国军队烧杀抢掠,最终化为一片废墟而无能为力,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究竟做错什么,他至死也没想得明白,因为后面跟进来的土匪、马帮又杀了进来,把已成废越的楼兰更是推上了死亡之路。

  但这些人,并没有打算放过伽来那罗,因为他手里的巨额财富,才是最吸引他们的目标。所以第一座雅丹浮屠宝塔并没有逃过浩劫,里面的金银佛像全让人给洗劫走了。

  伽来那罗差点气疯了,自己几十年来的辛苦奔波,这十多年在楼兰的努力,和花费的巨大心血,一朝化为灰烬,这让伽来那罗万般难以接受。同时这群马匪又朝伽来那罗而来。

  伽来那罗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杀了这群源源不断的土匪后,也是后悔莫及。佛家不能杀生,而自己不但杀了生,更是犯了佛教中的三毒:贪、痴、痴。

  贪,是对欲望的执着,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伽来那罗为了传播思惟三昧经大乘佛法,不惜民力,要立志造二座前所未有的雅丹浮屠宝塔,更别说其它。

  如嗔,是对于喜怒的偏执;痴,是对于喜好的偏执;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相反。贪是由对事物的喜好而产生无厌足地追求、占有的心理欲望,嗔却是由对众生或事物的厌恶而产生愤恨、恼怒的心理和情绪。

  佛教认为对违背自己心愿的他人或他事物生起怨恨之情,会使众生身心产生热恼、不安等精神作用,对佛道之修行是十分有害的。

  因而佛教把嗔看作是修行的大敌。对佛教修行所言是这样,如果是对他人或社会而言,则嗔的危害更大。

  因嗔怒他人而起仇恨之心,便会发生争斗,或导致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使整个社会,乃致使整个国家陷入灾难,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而伽来那罗为了传播思惟三昧经大乘佛法,不惜民力,要立志造二座前所未有的雅丹浮屠宝塔,在小小的楼兰大兴土木,其巨额的财富,把别人的目光全吸在楼兰,最终也把楼兰带入灾难。

  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痴既为一切烦恼之所依,因而自然也就成了根本烦恼之一。而且它是随顺其他诸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