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4章 革新选官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4章革新选官

  武汉行宫,湖中亭。

  武汉之秋不同北国秋景,湖面尚有绿意点缀,鱼儿嬉游荷亩之间。

  刘备端坐湖中亭内,眼望着秋景,惆怅说道:“岁初,朕尚与云长聚于此处,笑谈过往之事,今下云长却已是不在。”

  “请陛下节哀!”

  为了避免勾起刘备的伤心事,法正换话题,说道:“陛下,据斥候来报,曹操上月亡于洛阳,今由其子曹丕继位,大赦天下。”

  “咦!”

  刘备神情露出惊讶之色,说道:“曹孟德竟薨?”

  今南汉如果想推行九品中正制,那必然是要大动干戈,且会严重损伤吴、楚士人的利益。王粲虽是中原高族,但他作为刘备的秘书长,王粲必须提醒刘备别瞎搞。

  历史上南北朝中,南朝之所以要设立大量的侨郡,不是南朝闲得蛋疼。而是南朝为了维护北方流亡士族的权利,必须设侨郡安置。

  如魏晋时期推行的中正制,中原士族门楣大部分比南方士族高。南方士族可以通过地方州郡出仕,那么没有家乡的中原士族则无法出仕。

  今时听闻曹操病逝,刘备在这瞬间,放下了他与曹操之间的仇恨,转而取代的是他为曹操病逝而生的伤感。

  当然完全采用科举制是不可能,毕竟环境所限,书籍普及受限。能将察举制与科举制结合,进化出适合南汉的新选官制已是难得之事。

  中国科考的启蒙非常早,非是起源隋,而是源于东汉末年。虽然左雄的新制持续时间不久,但对后世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彩!”

  不过霍峻因有后世知识,时常有思考如何将科举制融合入察举制度,推动察举制的革新。今借着曹魏施行的九品中正制,以阳嘉新制为借口,正好推动南汉的选官制度变革。

  南汉北魏属于竞争关系,双方各有抄袭借鉴对方的政治体制,但却有自我调整。

  “今以臣之见,或可增郡县孝廉名额。数百人考家法,凡得俊杰,必是超群万人者。人不多不足以彰其能,世间俊杰何止上千者,凡英杰皆从孝廉入世,如大鱼皆入陛下之彀。”

  他这一生与曹操纠缠不清,早年为友,中年为敌,敌友之间交织一生。他所行之事之所以每与操反,不在他非常仇视曹操,而是不认同曹操的三观,且侧面说明了曹操对他的影响甚大。

  法正捋须而笑,说道:“陛下,曹氏所制九品制,将人才分九品,人得其用,门楣高者或可举上品,实与中汉孝廉之制多无差别。其间若有可取之处,唯据人才品级而委官职,以免大材小用,小材大用。”

  “时凡州郡所举茂才、孝廉,至尚书台端门,考其虚实才干,以观才能如何。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凡以上能中者,不拘年幼,不分老迈。”

  “这般吗?”

  说着,刘备微叹了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