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95章 改制行九品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5章改制行九品

  自南汉建国以来,刘备时常与霍、葛、法三人深论两汉政治制度的得失。

  霍峻除了与刘备痛批无能昏君外,也时常思考季汉应当施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毕竟季汉虽自语复兴汉室,但不代表季汉必须要复行两汉旧制。

  霍峻站在历史的长河上,可知三国南北朝前承两汉,后衔隋唐。

  在这关键的变革时期,华夏正处于历史上最为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几百年间世家大族互相登场,各国君侯轮番更替,制度不断修正,最终诞生出繁荣昌盛的隋唐帝国。

  今时三国被南汉北魏所取代,霍峻作为季汉的执政者之一,深知未来历史发展的潮流,但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他,又时常感觉无从下手。

  欲用更利于中央集权的科举制,但无相应的文化土壤。且即便弄出了后世成熟的科举,通过科举而入仕的官吏,除了中枢多是无官可任。

  “昔战国乱世,秦王以商君变法,遂有秦皇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重建寰宇。前汉承秦之旧制,高祖以郡君分治天下;后汉承改前汉旧制,收兵集权于君上。我汉袭而改之,但根本不变。”

  无他,两汉时期州郡长官拥有地方人事任命权,如别驾、主簿、功曹等官职的任命权在长官手上。

  “贤士为中枢所委,刺史、太守则无委任之权。长久之下,官吏知陛下而不知州郡长官,强干而弱枝,可避旧汉之失。”

  诸葛亮露出好奇之色,问道:“官分九品,仲邈能否细言之?”

  当霍峻明白这点之后,他转而深思察举制与科举制的不同。

  “略有小得!”

  官分九品起于曹魏的中后期,今霍峻提前将九品官制提出。

  中央作为被接受方,人才质量上非常难把控。郡国不仅是人才提供方,同时还是裁判,拥有评价人才好坏的权利。

  推举到中央的孝廉到地方任官,必会照顾举荐他的太守子嗣,或是姻亲故旧。几百年下来,必然如树枝般分叉开来,从中央盘踞到地方,这便是两汉门生故吏之现象。

  融合魔改的察举、科举二制,尚需时间检验。凡能有利于中央集权、利于寒门上进,则可为之。

  “唯将小盏换成大盏!”

  闻言,诸葛亮眉头紧皱,说道:“县举孝廉,可弱郡守之权。但这般举才,则是重才而弱德。德行不足而举官,必坏国政。”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道:“仲邈当为稀客,今登府造访,想必有要事与亮相商。”

  “哦!”

  为了不让郡守垄断举孝廉的权利,将选拔人才的任务下放到县,郡唯有考核士人的权利,而无选拔士人的权利,从而削弱太守的察举权。

  科举制,本质上是让中央掌控裁判权,自己成为人才的供应方,及人才接受方。削弱地方在人事权上的话语权,阻止出现门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