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4章 诏令八条_季汉大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4章诏令八条

  糜竺虽不以谋略显,但因其敦厚文雅的性子,不仅在朝野中名声优达,在民间赞言亦是不少。即便是张昭、许靖等大儒名士,亦不敢轻待糜竺。

  今糜竺献四千精壮与江淮,反而突显了糜竺具有大智慧,其格局远非糜芳所能比。

  在随后的几天的宴会上,刘备在回忆自己的过往时,毫不避讳的讲述他败走广陵,军士饥饿困踧,自相啖食的凄惨遭遇。并表示无糜竺倾尽家资相助,则无他今时。

  紧接着,刘备记论糜氏之旧功,拜糜竺为太师,增食邑两百户,子糜威为骑都尉。

  太师为三师之一,其无具体职能,多是荣宠封赏。而所增的食邑两百户,则是刘备破例封赏。

  早期刘备为了尽快坐稳吴楚,封了不少爵位与食邑出去,但整体而言,南汉贯彻了两汉之制,无军功不封侯。

  别看霍峻一万五、六千户的食邑多,但霍峻是用战功刷出来。糜竺无军功之下,尤其已经领了乡侯,能因过往功绩增封两百户已是破例。毕竟对朝中大部分人而言,乡侯已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今诸葛亮要行断法,武汉为大汉首都,必须要有利益之外的人继任尹守,替他与诸葛亮威慑那些京师高官贵戚。

  至于司马芝能力、品性的话,已是不用多说。司马芝在劝农使上干得非常出色,今稻麦轮耕能在吴楚普及下去,离不开诸葛亮的执行与司马芝的推广,此二者是谓缺一不可。

  大汉革新了税法,免除了苛捐杂税,但不代表私底下没其他负担,比如那营造舟舸之条例。南汉立足于水乡,故而无舟不得行。地方官府常以营造舟舸为由,长期征调百姓,或是征收民间木料。

  “峻以为司马子华,可任武汉尹守。”

  说着话,刘备陷入沉思当中,仔细比对司马芝与李严二人能力。

  “君莫非有其他人选?”

  “陛下,今桓君病逝,武汉尹空缺,宜当择选上卿继任。”马良说道。

  见是霍峻开口,刘备主动问道。

  其六,因水旱之灾而歉收达五成的郡县,是岁免除征收赋税,次年减免半数;之前所给江淮百姓的田地、种子,已收退之,未收免之。

  微观上,在赋税不变的情况下,百姓得益于亩产的增收,生活有所好转。无徭役之时,可做到二、三岁之耕,必有一年之食;八、九年之耕,必有三年之食。

  但值得庆幸的是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南汉长期推行稻麦轮耕技术,随着先进生产力的普及,国家与百姓实现了双赢。

  迟疑良久,刘备说道:“司马芝才德兼备,为官清廉,不与外人通。今可从仲邈之言,委其为武汉尹守。至于李严,择机再用!”

  不仅于此,刘备熟知李严性情孤高,不与一般楚人往来。今用李严出任武汉尹,当是一把快刀。

  然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