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六章 倭寇之乱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败其众,获倭寇九十二人得其兵器。

  洪武五年六月己丑:命羽林卫指挥使毛骧于显指挥同知袁义等领兵捕逐苏松温台濒海诸郡倭寇。

  洪武五年六月癸卯:指挥使毛骧败倭寇于温州下湖山追至石塘大洋获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余人及倭弓等器送京师。

  洪武五年七月甲申:诏浙江福建濒海九卫,造海舟六百六十艘以御倭寇。

  上谕中书省臣,曰:自兵兴以来百姓供给颇烦,今复有兴作乃重劳之,然所以为此者为百姓去残害,保父母妻子也,朕恐有司因此重科吾民,反致怨讟尔中书其榜,谕之违者罪不赦。

  省臣对曰:陛下爱民而预防其患所费少而所利大,臣尝闻倭寇所至人民一空,较之造船之费何翅千百,若船成备御有具,濒海之民可以乐业。所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又何怨?但有司之禁不得不严,先是濒海州县屡被倭害官军逐捕往往乏舟,不能追击,故有是命。

  这些倭寇有几千人,船也有几百条,这已经具备了攻破城市、卫所的较具规模的持久作战抗援助能力。

  为了应对这样的倭寇,朱元璋已经准备海禁了,更无语的是,现在朝鲜跟倭寇更近,倭寇首先进犯的就是朝鲜,朝鲜也曾经用过“花钱买太平”的手段,当时的倭寇人不是吃不饱穿不暖嘛,朝鲜就接受了倭人使节进贡的土特产,赏赐给他们粮食、皮张、布匹等。但朝鲜毕竟国小赏赐的礼物不够分。为此,倭寇才大举进犯大明抢夺大明产品。

  因为倭寇的土特产就那么多,根本不能满足朝鲜百姓的需求。

  正是为了与朝鲜经贸,倭寇不断骚扰大明,进而开拓出赚取利润的需求,摆脱了粮食、衣物的生存性需求。为了让自己不被倭寇骚扰,朝鲜终于同意帮助倭寇销赃,并专门设置了对倭寇贸易城市和机构。

  有人说朝鲜不是决定跟着大明走,这朝鲜的名字还是明朝朱元璋给赐的。

  这个是真的,原来朝鲜不叫朝鲜,还叫高丽,宋元时期,由于中原军事的衰落,朝鲜被迫先后臣服于契丹,辽,金,蒙古,基本上可以说与中原断了联系,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期,高丽国王派李成桂进攻大明朝,而李成桂则自作主张,趁机发动兵变,一边攻击高丽,另一边向大明示好,高丽国王下台以后,李成桂自立为王。

  这也是李桂成请朱元璋为自己的国家起国号的原因,让朝鲜依附于大明王朝,能够在别的国家来犯的时候出面替自己解决,毕竟,自己国家国小人少,势单力薄。

  但是后来朝鲜为什么和倭寇好了,那是因为李成桂也不是好东西,他看到洪武六年的时候,徐达败于北元之手,跟着立即就和倭寇眉来眼去,说白了就是个投机者。

  正好朱元璋那个时候也下旨,专心的发展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