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三章 解决内忧 无限扩张_大明次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元在中原地区的势力,大胜。

  可是第二次的北伐却出了问题,那就是洪武五年的时候,朱元璋派出三路大军,志在一举消灭北元势力,结果计划被元将王保保打乱,岭北之战损失惨重。

  按照历史,朱元璋还会有六次的北伐,第三次,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军进攻陕甘蒙元势力,大胜。

  第四次,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分两路进攻内蒙北元势力,大胜

  第五次,洪武二十年(1387年),明军进攻盘踞在东北的北元太尉哈纳出,大胜。

  第六次,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军在捕鱼儿海围歼北元朝廷,大胜。从此北元又回到四分五裂,各自为战的状态。

  第七次,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尉乃儿不花向朱棣投降,数万部众归顺。

  第八次,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燕王朱棣战北元将领哈剌兀,大胜。

  八次北伐,七胜一负,可谓战绩辉煌!

  最惨的是第二次,洪武五年这场败仗。当时朱元璋的作战策略是派出十五万人马,分三路北伐,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目标是一举击溃北元政权。结果,徐达率领的中路军,受王保保引诱,轻敌冒进,孤军深入,被王保保击败,导致整体作战计划破产。

  按说这次失败,主要是战术层面出了问题,三路大军也不算全线溃败,至少还有冯胜的西路军接连胜利。但是朱元璋却因此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都回来吧,先不打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之间相隔了八年,停战八年,主动认怂?

  当然不是,洪武五年这场失败,让朱元璋彻底意识到,在草原沙漠地区作战,明军就算派出最强阵容,也并没有多少优势。

  分析这次战败时,朱元璋坦言:“我朝自辽东至于甘肃,东西六千余里,可战之马仅得十万,京师、河南、山东三处马虽有之,若欲赴战,猝难收集。苟事势警急,北平口外,马悉数不过二万。若逢十万之骑,虽古名将,亦难于野战。”“噫,吾用兵一世,指挥诸将,未尝败北,致伤军士,正欲养锐以观胡变,夫何诸将日请深入沙漠,不免疲兵于和林,此盖轻信无谋,以致伤生数万。”

  所以此战之后,朱元璋表现出了一种“认怂”的模样。他放低姿态,跟元幼主取得沟通,希望能保持和平。并且从此将军事重心转移到了防御和招抚上。对外,他利用蒙古各部离心离德、号令不一的形势,对蒙古各部王公贵族、将校士卒乃至普通百姓展开大规模的招降。对内,则以战略防御为核心,推出了一系列军事改革举措。

  首先,设险固守。第二次北伐一结束,朱元璋就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冯胜、邓愈、汤和副之,备

  请收藏:https://m.dzyd.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